□张隽旻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有过被月经不调困扰的经历,包括月经周期毫无规律、月经量时多时少、痛经……这些情况不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质量。而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调理方法,从气血这一根源出发,为女性恢复正常的经期规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由此可知,气血与月经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女性的月经以血为物质基础,血的生成、运行和排泄都离不开气的推动和调控。当气血充足且运行正常时,女性的月经周期规律,经量适中,经色正常;若气血出现问题,如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等,就会导致月经不调。气虚不能摄血,会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血虚则血海空虚,会引起月经量少、月经推迟;当人体出现气滞血瘀时,气血的正常流通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经血的运行,导致经血无法顺畅排出,此时女性往往会遭受痛经的困扰。 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主要有4种。一是气虚型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等,调理应以补气摄血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二是血虚型月经不调,常见症状为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治疗则需要补血调经,可服用四物汤等。三是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等症状,调理应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可以使用膈下逐瘀汤。四是宫寒型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腹部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等,治疗以温经散寒、暖宫调经为主,艾附暖宫丸是常用方剂。女性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生姜等。 中医有多种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首先是中药调理。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中药调理月经注重整体,从根本上改善气血状况,调整月经周期。其次是食疗。不同症状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食疗方案(如益母草煮鸡蛋适用于血瘀型月经不调,红枣桂圆粥适合血虚型月经不调等)。再次是生活方式调整。日常需要注意作息规律,确保睡眠充足,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最后是运动疗法。中医认为,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对月经不调有一定调理作用。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度运动可以激发阳气,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因气血不足或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运动后可以适量食用红枣、桂圆等补气血食物。 月经不调并非小事,它反映了身体的内在失衡。中医调理强调“治未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质,让月经回归自然规律。若症状严重或长期未改善,建议及时就医,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守护女性健康。 (作者供职于甘肃省康乐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