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军飞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理论,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肝肾阴虚型 患者常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肾阳虚型 表现为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 脾胃虚弱型 常见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 案例 李某,女性,72岁,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明显腰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目前,患者行走10余米即因腰背部疼痛而被迫停止,卧床休息后可缓解。 诊断:骨质疏松症。 治则:特立帕肽注射液。 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相较于之前有所缓解。然而,此后该患者并未再按照医嘱进行复查。约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了腰背部疼痛的症状,同时伴有活动受限的情况。经过卧床进行的保守治疗之后,患者的疼痛稍微得到了缓解。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象、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应为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龟甲胶10克,牛膝10克。 按语:方中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补肝肾;山药,补脾阴;泽泻,泻肾火;牡丹皮,清肝火;茯苓,利水渗湿。上述药物进行配伍,起到滋阴补肾、调节阴阳平衡,以及缓解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膝酸软等。 随访:服用该方剂1个月后,患者感觉腰部疼痛有所减轻。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腰部疼痛减轻大半,可以在佩戴腰围的情况下短距离行走,并且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洗碗、擦桌子等)。同时,经过检查,患者腰椎的骨密度有轻微上升趋势。 (作者供职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