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
|
□李娟 精神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异常,若是长期不注重干预和治疗会诱发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临床中,针对精神病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行为引导干预等,取得的效果显著,但很多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稳定,而回到家后则会产生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等现象,这些现象与家庭护理有关。其实,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因此,患者以及家属要重视家庭护理,以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药物管理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对疾病康复和回归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出院后要重视家庭护理。其中药物是控制和缓解患者不适症状的关键,家属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这对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在护理中家属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正确用药的方法,并且服药时遵照医嘱,按时、按量且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减少病情的波动和复发风险。 生活护理 为促进患者康复,家属应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个人卫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生活护理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保障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强的食物。 同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日常中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夜晚睡觉时可创造有利的睡眠条件,睡前不看恐怖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以保障睡眠质量。 心理支持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不能让患者无所事事,为促进其恢复可以放手让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既能够分散注意力,还能够树立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心。此外,精神病患者在出院后可能面临心理上的困扰和压力,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要尊重患者,不过分指责或迁就,鼓励患者自信坦然面对生活,帮助患者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家属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避免因患者病情而产生心理负担。 家庭氛围 出院后的家庭氛围对精神病患者康复非常重要,因此家庭护理中可以创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很有助益。其中家属应避免激烈的争吵和冲突,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并且护理中要注重交流和沟通,通过平等、伙伴式的方法和患者沟通,这样能够逐渐消除患者的消极和抵触心理。此外,生活中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既能够促使其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还能够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促进患者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康复训练 除以上护理内容外,家属应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如职业技能培训、社交技能训练等,这些训练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此外,家属还可以陪伴患者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旅游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助于稳定情绪,舒缓消极心理。 定期复查 家属应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在病情波动或有复发迹象时及时就医,可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涉及多个方面,为促进患者康复,家属要扮演好护理者的角色,为患者提供关爱、支持、稳定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尽早回归社会。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平邑县精神病医院三病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