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小青龙汤治疗肺心病心衰
臁疮的中医分型论治
李振华治疗肺系疾病验方(之三)
前列腺溢血验案
济生肾气丸治疗老年性癃闭
1
11 1 2025年5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臁疮的中医分型论治
 


□刘林峰

在中医病证的图谱中,臁疮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专指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古人因其位置特殊,形象地称其为“裤口毒”或“裙边疮”,对应到现代医学,便是小腿慢性溃疡。这一病证常是下肢静脉曲张、丹毒等疾病引发的“后续麻烦”。长时间站立,或者背负沉重物品,会让下肢脉络气血运行受阻,再加上湿热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气滞血瘀。随着时间推移,瘀滞生热,腐蚀皮肉,最终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依据臁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细致分为4种类型,分别施以精准的治疗方案。
湿热毒盛型
热毒侵扰,祛邪为先​
这类患者的小腿患处水肿明显,呈现凹陷状态,溃疡处不断渗出黄色分泌物,气味刺鼻难闻。溃疡周围的皮肤又红又肿,摸上去发烫,还伴随着疼痛,整个下肢也肿胀起来,身体也感觉十分不适。从中医舌脉来看,舌质发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一派湿热毒盛之象。针对这种情况,治疗需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要。​
方药:金银花、薏苡仁各30克,为主药;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高手”;薏苡仁擅长利水渗湿;搭配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共同增强清热解毒之力;丹参,活血化瘀;皂角刺、赤芍、防己、栀子、苍术、泽泻、黄柏各司其职,辅助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每天1剂,早、晚分服,旨在驱散体内湿热毒邪。
气滞血瘀型
气血不畅,行气活血​
此证型患者的小腿皮肤变得粗糙,瘙痒难耐,褐色斑块显眼,皮肤紫暗肿胀,有的甚至能看到青筋凸起,宛如蚯蚓盘曲。一旦皮肤破损,便会有少量液体渗出。观察舌脉,舌质紫暗、边缘还带有瘀点,脉象弦涩,表明气血运行严重受阻。治宜行气、活血。
方药:忍冬藤,通络止痛;丹参、当归,养血活血;枳壳、青皮、木香,行气导滞;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每天1剂,早、晚分服,助力气血畅通,改善患处状况。
寒湿阻络型
寒湿凝滞,温通散寒
这类患者常感畏寒肢冷,小腿溃疡处的肉芽水肿(颜色淡白、分泌物清稀且不断渗出),面色看起来没有光泽,溃疡长期难以愈合,舌质淡紫且湿润、舌苔薄白,脉象弦紧,皆是寒湿之邪阻滞经络的表现。治宜散寒、化湿、通络。
方药:丹参、忍冬藤,通络;桂枝、干姜,温阳散寒;独活,祛风湿;茯苓、白术、苍术、猪苓,健脾利湿;地龙、赤芍、川芎、牛膝,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每天1剂,早、晚分服,驱散寒湿,疏通经络。
气血虚弱型
正气不足,补养气血
气血虚弱的臁疮患者,疮面深陷,长时间不见好转,肉芽水肿色淡,面色苍白,浑身倦怠无力,说话时有气无力,还容易出汗,食欲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尽显气血亏虚之态。治宜益气、养血、生肌。
方药:黄芪,大补元气;丹参,活血;当归、熟地、何首乌、枸杞子,补血养血;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川芎、赤芍,活血;忍冬藤,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每天1剂,早、晚分服,为身体补充气血,促进疮面愈合。
中医对臁疮的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针对不同证型有的放矢,为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