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毅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谱中的主要肿瘤之一。肺癌的治疗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影像学分型、病理类型和驱动基因状态等,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肺癌的治疗方法中,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很多患者和家属在考虑放疗时,常常会有一个担忧:放疗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吗? 放疗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放疗是通过不同设备让放射线进入肿瘤组织,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俗来讲,放疗医生以放射线作为武器,划定准确的照射区域,像投放炸弹一样分多次给予剂量,将肿瘤“炸掉”。常见的照射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等。这些技术能够根据肿瘤的形状和位置,精确调整射线的剂量分布,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放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对于可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前放疗能够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则针对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 放疗对心脏损害的具体表现 在肺癌放疗过程中,正常组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辐射影响,心脏就是其中一个受影响区域。虽然现代放疗设备和计划使剂量分布更加精准,但是无法完全避免放射性心脏损伤。这是由放射线对心肌细胞本身或心包等的损伤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积血、缩窄性心包炎和心肌病,发生概率较低。年纪轻、接受左肺放疗或合并化疗的患者,其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如何降低肺癌放疗对心脏损害 优化放疗计划:医生在制定放疗计划时,会充分考虑患者的心脏情况,探索并优化个性化的放射线剂量分布,降低心脏毒性风险。例如,采用先进的放疗技术,精确地定位肿瘤位置,避免对心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调强放疗(IMRT)是目前放疗的主要手段,可以实现准确靶区勾画,还能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危及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放射线强度进行调节,从而有效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疗的毒副作用。因此,调强放疗适合大部分肺癌患者。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临床价值在于,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机器扫描等多模态影像方式,对肿瘤及周围器官进行实时监控并调整治疗条件,使放射野紧随靶区改变,照射更加精确。同时,采用呼吸门控技术,可以避免肿瘤漏照,将毒副作用控制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内,目的在于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药物治疗:抗氧化剂可以减轻放疗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心肌细胞。还有一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的代谢,增强心脏功能。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患者在放疗期间应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可以为心脏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刺激。 放疗对肺癌患者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损伤。优化放疗计划、药物治疗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模式等,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心脏损伤的概率。同时,患者在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以后,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密切观察症状,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