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明
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住院患者或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其范围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出院后48小时内出现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以超过平均潜伏期计算);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的感染。护理工作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每一个护理细节都与院感防控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院感防控中的护理细节。 手卫生:预防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媒介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频繁接触患者、医疗设备及各种物品,双手极易沾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是预防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等关键环节,护士应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揉搓双手各个部位,确保每一处都能得到清洁,时间不少于15秒。如果不方便洗手,应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例如,在给患者换药、测量生命体征等操作前后,正确的手卫生能有效阻断病原体从护士的手上传播到患者的身上,或者避免不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环境清洁消毒:打造安全的空间 病房、诊疗室等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要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扫,包括地面、桌面等区域。地面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法,避免扬尘导致的病原体扩散。对于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呼叫按钮、输液架等,要增加消毒频次。一般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确保消毒效果。在患者出院或转科后,要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对房间内的所有物品、空气等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为下一位住院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的环境。例如,在流感高发季,加强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能大大降低患者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 无菌操作:守护患者健康的屏障 在进行静脉穿刺、插导尿管、伤口换药等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护士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好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确保操作区域处于无菌状态。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性,避免被污染。例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仔细检查输液器、注射器等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对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整个操作过程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病原体通过侵入性操作进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 患者护理:关注细节,预防感染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诸多细节关乎院感防控。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为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因为压疮一旦形成,极易继发感染。同时,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日都要进行口腔护理,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病原体,预防口腔感染和肺部感染。此外,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要确保其清洁卫生,避免因医疗器械污染导致患者感染。 总而言之,在院感防控中,要注意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无菌操作、患者护理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护士应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操作,认真落实每一个护理细节,为患者筑牢院感防控的坚实防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