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彩芬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风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对于保障接种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发热、感冒时能否接种疫苗,并介绍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发热与疫苗接种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身体发热时,可能正在应对某种感染。体温超过37.5摄氏度或者身体明显不适时,建议暂缓接种。这是因为高热可能意味着身体正在与病原体进行激烈的斗争,此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感冒与疫苗接种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在感冒期间,人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感冒期间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疫苗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一般建议在感冒痊愈后,再考虑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后发热怎么办 接种疫苗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轻度发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这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说明身体正在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必要时可以服用退热药。但是,如果出现高热不退,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持续呕吐等,就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除了发热和感冒,疫苗接种还有其他禁忌证。 过敏因素:对疫苗中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不能接种相应疫苗。比如,对鸡蛋过敏者,可能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因为部分流感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鸡蛋。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等,禁止再次接种同类疫苗。 疾病状态:若处于急性疾病期,且伴有发热等明显症状,应在身体恢复后再接种,避免加重病情或影响疫苗的效果。若患有严重的慢性病且病情不稳定,或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不适合接种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若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接种疫苗可能会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孕妇接种疫苗要谨慎,因为疫苗对胎儿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哺乳期妇女接种疫苗时,需要考虑疫苗对乳汁和婴儿的影响,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以上禁忌证并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个体差异和疫苗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对疫苗接种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疫苗才能发挥最大的预防作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