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希宾
当突发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可能正面临一种致命性急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能否获得及时且正确的急诊救治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快速识别核心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疼痛会在瞬间达到顶峰,而非逐渐加剧。这种头痛大多呈现为全头部的胀痛,有时还会伴随后颈部的放射性疼痛。约70%的患者会同时出现呕吐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烦躁不安等症状。若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状况,则提示可能并发脑内血肿,此时需立即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或体弱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头痛程度或许较轻,反而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容易被人忽视。这类人群出现类似症状时,需提高警惕。
急诊就诊黄金流程
一旦出现上述任一症状,需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切勿自行驾车或步行前往医院。在等待及转运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尽量减少其头部活动。抵达急诊部后,医生会快速对患者进行评估。
头颅CT(计算机层析成像)作为首选检查项目,在发病后6小时内的检出率高达95%以上,能够迅速且精准地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若CT检查结果为阴性,但临床上高度怀疑存在病变,则需进一步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以观察脑脊液是否出现血性改变。此外,脑血管造影(DSA)作为明确病因的“金标准”,能够发现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致病因素。
急诊治疗关键要点
确诊后,患者需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以防血压波动导致再出血。医生会使用止痛药缓解头痛,同时通过静脉输液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应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对于明确为动脉瘤引起的出血,需尽早进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手术,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在治疗期间,还需警惕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医生可能会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预防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血供。
预后与预防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治疗是否及时。首次出血后,约30%的患者会在48小时内发生再出血,且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预防方面,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需严格把控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情绪出现剧烈波动。对于有家族动脉瘤病史的人,建议定期开展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治疗后的康复也不容忽视,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从床上翻身、坐起逐渐过渡到站立行走,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降低复发风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虽然是急症,但是把握黄金救治时间,规范完成检查和治疗,多数患者能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德州宁津县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