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晓
脑胶质瘤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综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病理类型、病情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下面,我将从主要治疗方法、辅助治疗手段以及前沿疗法这3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手术治疗着重于在神经功能保护与肿瘤切除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边界明确且位于皮层浅部的病灶,可进行肿瘤切除;对于病变位于深层或者靠近关键功能区域的病灶,则需依靠神经导航及术中影像技术进行精确定位,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后病理分析可以判定肿瘤级别,有助于制订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属于重要的辅助疗法,通过抑制癌细胞繁殖控制病情,特别适合不能实施手术切除或者手术之后遗留病灶的患者。传统的放射治疗大多采取全脑照射或者局部定点照射方式。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比如伽马刀、射波刀)凭借其精确的定位技术,可以对小体积或者特殊位置的病灶实施精准打击,从而大幅缩减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化学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化学治疗与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存在协同效应。替莫唑胺属于脑胶质瘤化疗关键药物,具有很强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可在放射治疗期间同步使用。手术后,可作为辅助治疗,以延缓复发时间。对于替莫唑胺耐药患者,可以选用洛莫司汀等化疗药物或者调整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依靠特定基因突变或者分子靶点设计的精准治疗药物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于存在EGFRv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突变的患者,靶向该突变的单克隆抗体显示出显著疗效。对于存在BRAF基因(一种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突变的肿瘤,相应的靶向抑制剂可进行有效干预。
免疫治疗。该疗法旨在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方法。然而,由于脑胶质瘤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特点,单靠免疫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当前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如何把免疫治疗融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中。
新兴治疗方向
电场治疗。借助某种装置产生的低频交变电场,可以扰乱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而达到抑制其生长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或者发展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常与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向特定方向分化的特点,可以将药物或者基因送至肿瘤位置,让坏掉的神经组织重新生长。但干细胞治疗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究及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研究验证。
总之,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离不开多学科合作模式,需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患者及其家属应当积极与医生交流沟通,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全面衡量相关状况后再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