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杰
不少人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干活间隙休息时或者抬头看天空、看白墙时,眼前总像有“小虫子”“小线头”“小蚊子”在飞,眨眼睛也弄不走,有时候还会跟着眼球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很可能是飞蚊症找上你了。
什么是飞蚊症呢?在人的眼睛里,有一个类似胶冻状的结构,叫玻璃体。它原本是透明的,宛如一块干净的玻璃,能够使光线顺利进入眼睛,这样我们才能看清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老化,其中可能形成一些不透明的杂质和颗粒。这些杂质与颗粒在老化的玻璃体里飘动,当我们看东西时,它们的影子就会投射到视网膜上,这便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小虫子”“小线头”。
除了年龄增长,以下情况也可能诱发飞蚊症。例如,部分年轻人沉迷于熬夜看手机,眼睛长期得不到休息,玻璃体可能提前出现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人在从事农活等活动时,若不慎眼睛被物体撞击或者眼睛进了沙子未及时妥善处理,也可能损伤玻璃体,进而出现飞蚊症的症状。
患了飞蚊症,是否就意味着眼睛会失明呢?其实不必过度担忧。多数情况下,飞蚊症主要是由玻璃体老化所致,如同人上了年纪头发会变白一样,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对视力影响不大。此时,我们无须过于紧张,也不必进行特殊治疗,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即可。例如,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眺望远处的绿树;减少熬夜,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
不过,有一类情况需要格外警惕。倘若眼前的“小虫子”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多,或者在视物时眼前出现黑影遮挡视线,仿佛眼前被蒙上一块黑布,甚至还伴有眼睛疼痛、视物变形等症状,此时务必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因为这极有可能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病的征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有些人觉得这只是“小毛病”,无须前往医院就诊。然而,眼睛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因此,一旦出现上文提及的那些危险信号,务必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运用专门的仪器为眼睛做检查,随后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另外,平时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有助于预防飞蚊症或延缓其进展。例如,进行户外活动时,若处于强光环境,最好戴上帽子,避免阳光直射眼睛;若眼睛不慎进了异物,不要用手使劲揉搓,可用干净的水轻轻冲洗。在日常生活中,可均衡饮食,多食用一些富含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鸡蛋等。
总之,对于飞蚊症,多数情况下无须过度担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留意自身的眼睛状况,悉心呵护。倘若出现异常症状或感觉不适,务必及时就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