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珍
输液后,手臂上出现淤青,既影响美观,又可能伴有轻微疼痛。很多人认为,这是身体凝血功能出现问题或者护士操作不当所致。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这是按压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若要理解为何按压不当会引发淤青,需先了解输液拔针后伤口的情况。输液时,针头需穿透皮肤与血管壁。拔针后,皮肤上的穿刺部位与血管壁上的破损形成了“双伤口”。在正常情况下,此时人体的凝血系统会启动,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以堵住破损口,从而阻止血液外流。然而,倘若按压方式不正确,血液便会从血管壁破损处渗出至皮下组织,在皮肤下淤积,进而形成淤青。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按压方式有很多。许多人习惯用1根手指按压皮肤穿刺部位,认为穿刺部位不出血就可以了。血管壁上的伤口通常位于穿刺部位上方0.5厘米~1厘米处,单点按压穿刺部位根本无法覆盖血管伤口,血液会沿着血管壁间隙渗出,形成淤青。还有人习惯一边按一边揉,认为这样能加快止血。实际上,这种做法适得其反。皮肤下的血小板血栓在形成初期十分脆弱,揉搓会破坏刚刚搭建好的凝血“防线”,导致已经凝固的血块脱落,伤口再次出血,淤青面积进一步扩大。另外,按压时间不足也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问题。一般来说,正常人需要按压5分钟~10分钟才能确保伤口完全止血;而对于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人和本身凝血功能较差的人,按压时间应延长至15分钟~20分钟。如果按压时间过短,伤口未完全愈合,血液就容易渗出。
那么,正确的按压方法是什么呢?护士拔针后,可用3根手指并排按压在穿刺部位上方,覆盖穿刺部位和血管壁伤口,这样能有效阻止血液渗出。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轻起不到止血作用,也不能过重导致血管壁损伤。可以采用持续按压的方式,避免一压一松,防止血液倒流造成淤血。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按压过程中,手指不要随意移动或揉搓,即便感觉不出血了,也不要提前停止按压。
除了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输液后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留意。
拔针后30分钟内,应避免让穿刺手臂进行剧烈活动,例如提重物、用力甩手、快速屈伸关节等。因为这些动作会使静脉压力瞬间升高,进而增加血液渗出的风险。如果穿刺部位出现了淤青,也无须过度焦虑。在淤青出现后的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分钟~20分钟,每天冷敷3次~4次。冷敷能够促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轻淤青的程度。24小时之后,可将冷敷改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淤青处,以此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吸收。
输液后出现淤青,大多是按压方法不当导致的。只要掌握科学的按压方法,注意输液后的护理,就能有效避免淤青的发生。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