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辨证治疗面瘫
棍针拨筋综合疗法治慢性腰痛
多部位皮肤感染诊疗感悟
补脾益肾、化瘀通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验案两则
1
11 1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验案两则
 


□冯普生

病例一
  初诊 赵某,女性,27岁。患者在家中沐浴后,汗出当风,夜半恶寒发热,随后四肢筋骨酸楚剧痛,治疗两个月无效,遂求助于笔者。
  诊见 患者形体羸弱,肤色熏黄,双臂不举,步履维艰,茶饭不思,头晕恶心,低热不退,入夜汗湿被褥,苔腻微黄,脉弦细。
  辨证 此乃风湿历节证。《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之,合而为痹也。”沐浴后腠理疏松,卫外失职,风寒夹湿乘虚内侵,渐次化热,湿热留恋经络,血脉泣而不行,则肢体痛楚难忍,屈伸不利,湿热上蒸则面目虚浮熏黄,湿遏热伏则胶结难解。夜汗湿褥,清阳不升则头晕,浊阴不降则呕恶。湿注下焦则跗肿,中焦被困运化失司则食欲不振。苔腻微黄属湿热之象,脉弦细为营阴亏损之征。
  治则 祛风散寒除湿、养阴清热通络。
  方药 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5克,桂枝6克,附子12克,白术15克,防风13克,芍药13克,知母12克,生姜6克,甘草9克,黄芪18克,制川乌(先煎)10克。
  按语 麻黄、桂枝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芍药、知母清热养阴,生姜、甘草和胃调中,黄芪扶正固本,制川乌祛寒止痛。随证化裁,患者服药20余剂后诸症悉平。
病例二
  初诊 钟某,男性,85岁,素有痰疾,常自觉背部发冷,令人拔罐捶背后症状缓解。患者食用大肉饺子后又感风寒,清晨即痰涎涌盛,胸膈痞闷,伏榻而卧,气短心悸,头晕目眩,舌苔白滑,脉弦滑。
  辨证 此新感引动伏饮之证。膈上伏饮,致阳气不布,则背常恶寒;寒饮得温,则散故喜拔罐捶背。肺失宣肃则咳嗽痰多,不能平卧,甚至张口抬肩以助呼吸;饮停中焦,则胸胁支满;水饮澹荡,妨碍呼吸之气则短气;水气凌心,则心悸;阴乘阳位,则头晕目眩;气不化津,津不上承则渴不多饮;舌脉皆痰饮之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方药 苓桂术甘汤。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13克,甘草10克,厚朴12克,杏仁13克,生姜6克,大枣6枚。
  按语 茯苓淡渗利水,桂枝辛温通阳,二者合用温阳化水;白术健脾除湿,甘草补中益气,二者合用可补土制水;厚朴下气消痰,杏仁宣肺降气,生姜宣散水气,大枣培补中土。患者服药1剂后即有效果,服用6剂后痊愈。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西马营村中医诊所)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