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强
初诊 患者李某,男性,60岁,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年有余,在5月15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入院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畏寒,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后,予以阿扎胞苷联合亚砷酸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IV度骨髓抑制,咳嗽、咯痰,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用药后依然咳嗽、咯痰、体温升高,伴有腹泻,随即换用美罗培南及庆大霉素治疗,控制效果欠佳,体温为38.5摄氏度。停用美罗培南,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控制效果欠佳,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6月13日,患者臀部出现大面积感染,红斑上有脓点,伴有疼痛,体温达39.6摄氏度,予以阿昔洛韦静脉滴住,感染范围扩散至整个臀部、会阴部及小腹,改用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阿昔洛韦与伏立康唑,口服奥司他韦胶囊,但高热未退,感染范围继续扩散,并且左侧腋窝下也出现了感染病灶。6月17日,患者加用替加环素3天无效。6月21日,患者加用替考拉宁及免疫球蛋白注射,外用多黏菌素及康复新液,仍然畏寒、高热,感染范围继续扩散,右上肢也出现了感染病变。6月22日,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患者面色萎黄,口干,畏寒,发热,体温为39.6摄氏度,臀部、腰部、会阴部、小腹、左腋下、右上肢肘窝处皮肤暗红溃烂,有脓点,气短乏力,食欲差,睡眠差,查舌质淡,苔白厚腻、微黄,右手脉滑,左手脉弦。 辨证 肝脾不和,寒湿蕴热。 方药 柴胡25克,黄芩15克,薏苡仁60克,杏仁10克,白豆蔻6克,滑石15克,通草10克,芦根30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清半夏20克,人参9克,黄芪90克,地肤子15克,蝉蜕15克,生姜20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5剂,分3次服用。 6月25日,患者皮肤病变已明显好转,体温降低。 6月26日,随访患者体温下降,最高38摄氏度,食欲较前好转,气短好转。 6月30日,医院再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患者口微干,面色较前红润,近2天体温正常,体温最高一次为38.5摄氏度,无畏寒,臀腰部及左侧腋下皮肤溃烂大部分已结痂,疼痛明显减轻,食欲较前好转,睡眠佳,乏力较前好转,不再需要吸氧,查舌质淡红,苔白、中心黄,部分因服用中药染色所致,脉弦。 辨证 肝脾不和、湿滞蕴热。 方药 柴胡25克,黄芩15克,薏苡仁60克,杏仁10克,白豆蔻6克,滑石15克,通草10克,干姜15克,清半夏20克,王不留行15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30克,蝉蜕15克,黄芪90克,当归15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5剂,分3次服用。 方剂分析与个人感悟 患者经专家会诊以后,应用了较多的药物,但病变仍然在全身蔓延。会诊时,患者体温接近40摄氏度,寒热往来,且左手脉弦,故考虑少阳经病的可能,而舌质淡红,苔白厚腻,食欲差;右手脉滑,乃脾阳不足寒湿停滞所致,而苔微黄、寒湿蕴热、气短乏力乃脾肺之气亦不足。脾阳不足,湿滞不运,使肝胆内瘀于里。皮肤的溃烂只是内部不和导致的一种外部表现,故以调内为主,兼顾皮肤。遂以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以三仁汤为主方加干姜、桂枝变清利湿热之方,为温补脾阳、清热燥湿。同时,桂枝通阳,助柴胡达少阳之瘀。应脾肺之气不足,故重用黄芪助人参补表里之气,达邪外出。地肤子本可清利湿热;特别是可去皮肤中之湿热;蝉蜕则可疏风透疹,以皮而补皮。3日后随访,患者病情有所好转,8日后随访各种症状已经全部好转。继续以一诊方为主方加减,加王不留行以托毒敛疮。因患者皮肤溃烂渗血,故以当归配黄芪以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患者从入院就有咳嗽,咯白痰,从中医角度考虑患者应该是素体脾肺阳虚而致寒饮不化,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等。患者体质虚衰,更无力运化寒饮,而化疗所致细胞内热释放,因寒饮弥漫体内,邪热不出,故出现寒饮蕴热。患者出现腹泻,乃人体的一种自救方式以排邪,止泻后邪无出路则从皮肤而发致蔓延扩散。因此,人体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要将其割裂开,应该有整体观,这样就会了解其病证演变过程,对临床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是有帮助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