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你会看凝血检测报告单吗 |
|
□孙建峰 在医疗检查中,凝血检测报告单是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对于大多数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报告单上的指标和数据可能难以理解。 凝血检测报告单的主要内容 凝血检测报告单通常包含多个检测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凝血检测项目及其简要说明: 出血时间(BT) 指刺破皮肤自然出血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BT延长可见于血小板数量异常和质量缺陷,BT缩短可见于血栓形成等。 凝血时间(CT) 又称全血凝时间,指离体静脉血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CT延长可见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主要用于评估凝血酶原、因子VII、因子V等的活性。PT延长常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等。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涉及因子IX、VIII等。APTT延长常见于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等。 纤维蛋白原(FIB) 是凝血过程中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含量直接影响血液凝固的速度和强度。FIB降低可见于消耗性凝血病、严重肝病等。 凝血酶时间(TT) 反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延长可能与肝素治疗、纤维蛋白原减少或降解产物增多有关。 看懂报告单的方法 关注异常指标 快速浏览报告单,找到标有“↑”(上升)或“↓”(下降)的指标,这些通常是异常的,需要特别注意。 对比参考范围 每个检测项目后面都会附有正常参考范围,将自己的检测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注意综合评估 凝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单一指标的异常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和临床信息来综合评估。 询问医生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报告单进行详细的解读,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的凝血功能存在差异,比如老年人、孕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等,其凝血检测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动态观察 凝血功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需要监测凝血功能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凝血状态的变化趋势。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比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等)可能会影响凝血检测结果,在检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