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美华
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日常护理非常重要。 饮食护理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基础。患者应根据自身营养状况,确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营养均衡、清淡饮食,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主张膳食多样化;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饮食,不可暴饮暴食。同时,需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5克以内。 具体来说,主食应以粗粮、杂粮为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减少精细米面的摄入,建议养成先吃蔬菜、后吃主食的习惯。蛋白质来源应以瘦肉、鱼、蛋、奶等优质蛋白质为主,减少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餐都应有新鲜蔬菜。在烹饪方式上,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蒸、煮、炖、烤等低脂和低热量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炒等烹饪方式。 糖尿病患者每日要严格控制食物的总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的食物,食物的总热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及病情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体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根据身体耐受力状况,进行强度适宜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散步、慢跑、跳健身操、游泳、打太极等运动方式。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如无禁忌证,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30分钟~40分钟。锻炼时不可空腹,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如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 药物护理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患者在日常用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从医生处方,按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服药量或变换服用药物。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血脂和体重的变化。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比如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等。对于在运动、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仍然不能控制血糖者,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 自我监测血糖 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在家监测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监测3次~4次血糖,比如餐前和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等时间点;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可适当减少。 患者应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还应了解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面对疾病,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重要。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克服消极情绪,不过于焦虑。同时,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愉快的心情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主动掌握糖尿病知识 在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要主动掌握有关防治糖尿病的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等,并寻找病情变化的规律。患者只有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病情,才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和管理。 生活方式的调整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家属可以为患者提供运动打卡表,鼓励他们坚持运动。 并发症的预防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定期复查,检查眼底、肾脏、心血管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保持足部卫生,避免感染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组织患者交流活动,让他们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指导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患者、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仁东中心卫生院院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