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肺结节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炎症、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大多数肺结节是在体检或其他原因进行胸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时偶然发现的。CT检查对于肺结节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CT检查就像是医生的“透视眼”,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与传统的X线检查相比,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发现更小的结节。通过CT检查,医生能够准确地测量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这对于判断肺结节的性质至关重要。 如何解读肺结节的CT诊断结果 结节的大小 一般来说,结节越大,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越高。通常,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大多为良性,但也需要定期观察。5毫米至10毫米的小结节则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其变化。大于10毫米的结节恶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穿刺活检等。 结节的形态 良性结节的形态通常比较规则,边缘光滑。而恶性结节可能形态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等特征。分叶状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毛刺则像是从结节边缘伸出来的细刺。例如,周围型肺癌在CT图像上常常表现为有分叶和毛刺征。 结节的密度 根据密度不同,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密度较高,在CT图像上看起来比较均匀。纯磨玻璃结节就像一层淡淡的云雾笼罩在肺部,恶性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结节增大、密度增高或出现实性成分,就需要警惕可能恶变。部分实性结节是指既有磨玻璃成分又有实性成分的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CT检查后的处理策略 对于初次发现的肺结节,医生通常会根据CT诊断结果确定不同的复查计划。如果结节较小、形态规则,考虑良性可能。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CT,比如6个月或1年复查一次,观察结节是否有变化。如果结节在复查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继续定期复查即可;如果结节增大或出现形态、密度等方面的改变,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其性质,可能会进行穿刺活检等检查。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可能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正确看待肺结节的CT诊断结果 当拿到肺结节的CT诊断结果时,不要过度惊慌。虽然肺结节有一定的恶变可能,但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或进一步检查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