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放支架后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
|
□尹媛媛 手术治疗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冠心病)的方式之一就是放支架,但放完支架之后并非万事大吉。实际上,患者的康复和管理同样重要。 放了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尽管支架可以改善心脏供血,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但它并不能根治冠心病。冠心病的基础原因是冠脉内壁形成的斑块,支架只是将狭窄或闭塞的冠脉血管撑开,暂时缓解症状。ACS患者放了支架后,冠脉内壁仍然可能形成新的斑块,导致血管再次狭窄。 放了支架后,冠心病的基础病因并未消失,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并且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威胁。此外,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康复进程。 术后需要长期康复管理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的康复医疗手段,包括药物指导、运动管理、戒烟限酒、营养与心理的咨询与干预、改善睡眠,以及纠正血压、血糖、血脂、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健康,恢复体力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脏病的复发风险。 药物管理 术后药物治疗是预防复发、保持病情稳定的关键。ACS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降糖药、降压药、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 饮食管理 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此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限制盐的摄入,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运动管理 逐渐增加身体活动量,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通过器械进行肌肉训练,如举哑铃、做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脏泵血能力;进行伸展运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等,可以改善肌肉柔韧性,提高关节活动度;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并促进氧气的吸入,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运动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确保环境安全,避免运动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运动时间和强度应适度,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通常以30分钟~60分钟/次、3次~5次/周为宜。 情绪管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心脏负担,减少病情发作。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戒烟限酒 患者应该戒烟,远离二手烟,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吸烟环境中。同时,过量饮酒也会对心脏健康造成损害,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不超过15克,建议最好不饮酒。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