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昊
2021年,我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如约回到巩义市小关卫生院内五科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回到小关卫生院已经3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月门诊量从第一个月的15人次增加到600人次;月住院人次从第一个月的4人次增加到62人次。从刚开始患者探头看一看诊室就离开,或者看一看医生个人信息就离开,到现在的“你是任医生吧!我是专门找你看病的”。从一开始坐诊茫然,到现在的门诊、检查、查房、随访得心应手;从以前对患者三言两语,到现在的对患者耐心解答、热情服务。这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这是医生与患者产生信任、认可的一个过程。 在诊疗过程中,我将在培训中所学的相关制度、诊疗技术与技巧,适时运用到科室工作中,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坚持每天早晨查房,还带动了许多医生查房的积极性;之前,卫生院各科室之间、医生之间制定诊疗方案时,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对此,我将在上级医院学到的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结合科室情况进行了调整与完善,适时运用到卫生院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内科医生微信沟通群。如果遇到疑难病例,大家可以随时在微信沟通群里交流,集思广益。同时,我向培训期间认识的带教老师请教问题,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制定诊疗方案。一次,我运用此方法,在门诊中诊断出罕见病——“多系统萎缩”,并且在缺少器械、缺少耗材的条件下,为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顺利完成“胸腔穿刺引流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这样,就提高了患者在基层的就诊率。 在门诊上,对于患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我建议其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排查、治疗,可是,患者却因经济困难,选择回家保守治疗。对此 ,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把预防慢性病的措施做到极致,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力降到最低;在诊疗过程中,我适时向患者普及防病知识,以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希望他们不生病、少生病。 在基层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我得到了历练、成长。其间,院长的谆谆教诲,同事在工作中的帮助等,时刻温暖着我,激励着我奋力前行。感恩相遇,感恩帮助,我将用所学,服务好基层群众,愿意在基层的“沃土”上磨砺成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巩义市小关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