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护理要点 |
|
□陈燕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种类日趋增多,手术难度的增加对麻醉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麻醉方式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和风险。为了保障患者安全,麻醉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器官功能的监测等。在所有器官的监测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麻醉期间呼吸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手术前后的呼吸功能训练是手术重要的环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训练目的 全身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呼吸抑制 麻醉药物会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影响患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导致通气不足,还有抑制呼吸肌、气道梗阻的风险,引发舌后坠、喉痉挛。 诱发肺炎 全身麻醉可以导致患者的排痰与免疫功能下降,如痰液滞留易诱发肺炎。当患者呼吸的气体量不足时,导致肺不张,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肥胖患者、老年患者、长期吸烟的患者和慢性肺病患者。 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是提升肺功能,尤其是针对胸腹部手术(如肺癌、食管癌、胃癌、肝胆手术等),可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等),促进患者康复。 呼吸功能训练的开始时间是择期手术前1周~2周。手术前,患者需要戒烟,控制哮喘等基础疾病,使机体处于最优的状态。 术前训练方法 腹式呼吸训练 这是一项重要的呼吸训练内容。患者可以选择安静、空气流通的舒适环境,确保获得最佳的效果。患者在训练时需要集中注意力,避免讲话或分心,保持呼吸节奏。患者可以采用仰卧或坐立的姿势,仰卧时将膝部屈曲,放松腹部,将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然后进行呼吸,感受呼吸时腹部的起伏,胸部尽量少动。 步骤如下:用鼻部缓慢深吸气,腹部隆起,可以想象成不断充气的气球,默数3秒~4秒;再用口呼气,像吹口哨一样缩唇缓慢呼气,造成腹部下陷,默数6秒~8秒,注意呼气时间要超过吸气时间。每日进行3次~4次,每次10分钟,逐步延长至20分钟。 咳嗽训练 患者要规范咳嗽动作,提升排痰效率,减少肺部并发症,预防术后痰液潴留。 步骤如下:深吸一口气,使腹部隆起,吸至无法再吸入为止,尽量持续3秒~5秒;然后屏住呼吸,时间2秒~3秒,利用腹肌和膈肌的力量固定胸廓,蓄积咳嗽所需的力量,尽量通过腹肌用力来带动咳嗽,再进行爆发性的咳嗽,通过张大口腔迅速收腹,将声门突然打开,通过肺内高压气体快速冲出,带动痰液排出,这种动作类似于“哈气”的动作。如此步骤重复2次~3次,每日训练3次~4次,咳嗽后休息片刻,每次间隔至少2小时。需要注意,避免浅快呼吸后直接咳嗽,导致无效咳嗽,起不到排痰的效果。患者过度用力或持续咳嗽,可能导致肺泡破裂。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如脑出血)、胸主动脉瘤等患者,避免用力咳嗽诱发出血风险。在训练中,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促,应立即停止训练并休息。 借助于呼吸训练器或吹气球 患者可使用呼吸训练器,深吸气后含住咬嘴,缓慢持续吸气,使训练器内小球升起并维持3秒~5秒,每天进行3组,每组10次~15次,逐步增加吸气流速和小球数量。患者要坚持进行吹气球训练,深吸气后缓慢吹气球至最大,重复5次~10次。 术后训练方法 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早期训练,术后可以快速适应呼吸模式。患者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开始呼吸训练。 训练的方法有深呼吸、吹气球或使用呼吸训练器,每天3次~4次,每次5分钟~10分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训练时患者可按压胸部,将双手交叉置于切口两侧,咳嗽时向切口方向适度按压,减轻震动引起的疼痛。如果患者自行训练困难,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辅助训练。患者训练时要避免过度用力,保持放松。如果患者痰多且黏稠,可以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后再训练,一般选择在雾化后30分钟内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对于患者的手术后康复非常有效。训练前建议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确保患者安全。患者手术后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继续强化呼吸训练,直至康复。 (作者供职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手术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