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漫谈柴胡
小小酸枣仁 养神有良效
餐桌上的中药之二十五 蒲公英
鸡矢藤的由来
1
11 1 2025年5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餐桌上的中药之二十五 蒲公英
 

□姚普琪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草本植物,研究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唐代《新修本草》记载:“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主妇人乳痈肿。”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夏季至秋季花开时采收,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中药材治疗疾病。食用蒲公英时,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蒲公英入药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那么,蒲公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早以前,河南洛阳有一位小姐叫公英,她不仅长得貌若天仙,还聪明贤惠。一天,公英患了乳疮,红肿疼痛、奇痒难忍,找了一位游医治疗。游医看公英长得漂亮,顿生邪恶念头,趁诊病之机调戏公英。公英用手打了他2个耳光。
    游医因邪念未得,就到处造谣,说公英作风不正、伤风败俗。公英听到谣言后十分气愤,为洗清冤屈,投河自尽。
    这时,一位老渔翁正好在河边打鱼,救了公英。老渔翁得知公英投河的原因后,便让自己的女儿蒲英去山上采一种草药,煎水为公英清洗患处;同时,又将一部分药捣烂后敷在患处。数天后,公英的乳疮竟然好了。
    后来,公英便将这种药栽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待有人需要时,就将此药送给他们。公英为感谢老渔翁的救命之恩,便将这种药起名为蒲公英。
性味功效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经、胃经,具有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的功效。蒲公英可以抑菌、解毒、泄热,对于肺痈、肠痈、乳痈及其他疮痈肿毒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治疗乳痈,蒲公英被称为“乳痈要药”。《本草经疏》言:“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
药食养生
疔痈热毒——蒲公英粥
    材料:蒲公英40克~60克,粳米50克~100克。
    做法:取蒲公英带根全草,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与粳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本品适用于急性乳腺炎、乳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疔疮热毒、尿路感染、传染性肝炎、胆囊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结膜炎等。蒲公英可以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疔痈之毒,又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归肝经,故可以治疗肝炎、胆囊炎。蒲公英与粳米同煮,可以顾护胃气,防止蒲公英苦寒之性伤及脾胃。
肝炎——茵陈蒲公英汤
    材料:茵陈100克,蒲公英50克,白糖30克。
    做法:茵陈、蒲公英加水500毫升,煎取400毫升,加白糖30克搅匀。
    功效:清热解毒、利胆退黄。茵陈可以利胆退黄,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茵陈和蒲公英均有苦寒之性,以白糖之甘缓和苦寒之性,以免损伤脾胃。本品适合急性黄疸型肝炎且发热的患者服用。
乳腺炎——蒲公英金银花粥
    材料: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克~100克。
    做法: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与粳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本品适用于乳腺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结膜炎等。蒲公英为治疗乳痈要药,并且内含成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金银花为清热解毒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两者与粳米煮粥,既养胃又治病,可谓一举两得。
注意事项
    蒲公英性寒。因此,阳虚外寒或脾胃比较虚弱者不能服用蒲公英。
    蒲公英有缓泻的作用。因此,慢性肠炎患者不能服用蒲公英。
    如果蒲公英的用量过大,就会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
    长期大量服用蒲公英,会导致肾小管变窄、上皮细胞肿胀等现象。蒲公英含有多糖,可以降血压。因此,蒲公英不适合低血压患者服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金庚中医康复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