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氏砭法调理糖尿病肾病
桂苓五味姜辛夏汤的应用方法
祛痹痛风饮治疗痛风
病毒性心肌炎治验
针灸治疗失眠
1
11 1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针灸治疗失眠
 


□张明明

刘某,男性,67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每天晚上睡眠时间为3小时左右。患者在某医院进行多导睡眠(PSG)检测,结果显示:睡眠潜伏期长;快速眼动睡眠(REM)比例减少,被诊断为失眠。患者先后服用过右佐匹克隆片、养心安眠胶囊、甜梦胶囊等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最近1个月来,患者入睡困难加重,伴头昏,头沉,手心出汗,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患者曾服用多种药物,但是治疗效果不佳。
  诊见:患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情烦躁,头昏,头沉,记忆力下降,手心出汗,纳差,小便尚可,大便稀,舌红质暗,脉弦涩。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肝郁脾虚兼血瘀型)。
  取穴:百会穴、四神聪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合谷穴、复溜穴、太冲穴。
  操作:局部消毒后,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毫米×25毫米的毫针,对百会穴、四神聪穴平刺15毫米,合谷穴、太冲穴、复溜穴直刺13毫米,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秒;取俯卧位,选用0.3毫米×25毫米的毫针,对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直刺12毫米,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秒。起针后,在心俞穴、肝俞穴瘀络处消毒,用刺血针快速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留罐10秒。每天针刺1次,刺络拔罐每3天1次,每周为1个疗程。
  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每晚可以休息4小时,出汗量减少;第二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头昏和头沉减轻,记忆力提高,食欲改善;第三个疗程和第四个疗程结束后,患者每晚可休息5小时以上,情绪改善,大便成形。笔者嘱咐患者巩固治疗两个疗程。
  随访患者,夜眠正常,痊愈。
  按语: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多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与体质虚弱、脾胃不和有关;思虑抑郁过度,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扰乱心神也可致失眠。肝主疏泄,肝气条畅,藏血充足,人卧血归于肝,则魂有所舍,不至于妄行游离,功能发挥正常而能寐。若肝失疏泄,肝阴血不足,魂失所涵,则神志妄乱,可致不寐。
  针刺百会穴、四神聪穴,可以调神醒脑;针刺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可以疏肝健脾、益气养心、调理脏腑安神;取肾经复溜穴、大肠经合谷穴相配,可以调卫固表、温肾止汗;针刺肝经太冲穴,可以疏肝解郁。刺络拔罐,可以祛瘀生新、调和血脉,使心神得养,神安则眠。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