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中原文化与五谷
成语“肝胆相照”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餐桌上的中药之七 枇杷
林黛玉与人参养荣丸
1
11 1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原文化与五谷
 

□崔公让

 

   笔者认为,中原文化亦是五谷杂粮文化,因为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其代表物即五谷杂粮。
    古人对于五谷杂粮有诸多解读,“谷”是“穀”的简体字,原指有壳的粮食。比如稻、稷(谷子)、黍(去皮后叫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作谷。
    五谷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论语》。根据《论语》记载,2400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后,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子路问老农:“子见夫子乎?”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五谷是指5种谷物。
    比《论语》更早的书,如《诗经》《书经》等,只有百谷,没有五谷。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其实不是的。古人往往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起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是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的有100种。
    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5种。
    《黄帝内经》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33种,豆类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人们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并且习惯地将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因此,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至于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被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被记载下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朝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虽然可以食用,但是主要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有限,因此五谷中可能有麻而没有稻。《史记·天官书》记载:“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收成好坏)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5种,属于后一种说法。
    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朝人对五谷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共有稻、黍、稷、麦、菽、麻6种主要作物。战国时期名著《吕氏春秋》里有4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得时失时的利弊。这6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6种完全相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的作物,也是这6种。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不断演变。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2000多年,但是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故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保岁易为”的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起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人们发明了石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导致麦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
    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汉朝关中人口的增加与小麦种植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是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朝时,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
    南方人口的增加,与水稻生产分不开。水稻很适合在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是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末科学家宋应星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体系中,水稻占7/10,居主要地位;大麦、小麦、黍、稷等粮食作物,合在一起只占3/10;大豆和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
    然而,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又有一些作物加入粮食作物的行列。明朝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全国名中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