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帅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本该走行于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被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则称为心肌桥。 根据冠状动脉在心肌里面走行的长度和深度,心肌桥可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表浅型心肌桥薄而短,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较小,多数可无心肌缺血症状;而纵深型心肌桥厚而长,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大,可能会出现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甚至出现心肌梗死。
临床病例
60岁的赵先生时常在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气喘、乏力,休息后有所缓解。1天前,在剧烈运动后,患者的上述不适症状再次出现,而且较以前严重,休息及自行服药缓解不明显。患者紧急至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心肌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被急诊转运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患者的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心肌水肿、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前降支内膜不光滑,近中段狭窄60%,中段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约80%,舒张期恢复正常,心肌桥内可疑夹层及血栓影,RCA(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中段狭窄50%。接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控制不佳。在完善相关检查并综合评估后,我和同事考虑患者为心肌桥合并冠心病,手术指征明确,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及手术风险后,同意手术。 术中,我们探查发现前降支中段走行于心肌内,深度约7毫米,长度约15毫米。我们小心地游离并松解前降支心肌桥后,前降支血管充盈有所改善。探查心肌桥近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严重,遂取左侧乳内动脉,于前降支搭桥,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消失,各项检查检验指标逐渐有所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出院后,患者需要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患者状况良好。
病因和诊断
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最常见的是前降支的心肌桥。这个时候,心肌组织包绕着血管,血管上面就像是架了一座桥,小桥流水,心肌在上,血管在心肌里面,血液就在心肌下面的血管里面流动,因此被取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心肌桥。 正常情况下,因为冠状动脉在心脏的表面,所以不管心脏怎么收缩,冠状动脉都不会受到心肌的压迫,但是当存在心肌桥的时候,心肌就包绕着血管,随着心脏的收缩,血管会被压缩变细,甚至有可能会被完全压瘪,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肌缺血,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甚至会有心肌梗死及猝死的风险。值得庆幸的是,出现这种风险的概率很低,因为心肌桥大多数是表浅型的。也就是说,虽然血管走到了心肌里面,但是心肌里面只有很浅很短的一段,这种情况下心肌的收缩对血管的压迫有限,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也不需要任何处理。少数纵深型的,也就是说血管进入心肌很深,长度很长,这种情况下在心脏收缩的时候,对冠状动脉的压迫强度就会很大,甚至会把血管完全压闭,而且在舒张早期还打不开,就会引起闭塞血管远端的心肌缺血,出现上面说的胸闷、心悸这些类似冠心病的症状。 目前,对于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显示心肌桥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长度、深度、走行,从而辅助进行心肌桥分型,并评估壁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状动脉CTA检查是无创检查,是诊断心肌桥的首选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通过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清晰显影,便于医生观察其形态、走行、是否狭窄等,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费用也比较高,因此在怀疑心肌桥的时候,可以先做冠状动脉CTA筛查一下。如果冠状动脉CTA检查没有提示心肌桥或者提示表浅型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程度不严重,那么一般不用做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冠状动脉CTA检查提示存在纵深型心肌桥,而且压迫程度很严重,那么结合患者的症状,可以做冠状动脉造影以进一步明确,同时可以完善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和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以辅助诊断心肌缺血情况,然后制订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辅助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诊及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心电图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彩超检查可以让我们观察患者的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射血功能,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射血功能异常;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血流图形,发现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临床应用较少;心肌标志物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心肌功能、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等。
治疗和预后
大多数心肌桥为表浅型,薄而短,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较小,一般不会有心肌缺血等症状,因此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寿命;少数为纵深型,心肌桥厚而长,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大,从而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律失常或斑块脱落,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因此需要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冠状动脉灌注,最终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心脏主要是在舒张期靠冠状动脉供血,而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主要是在收缩期,舒张期的压迫比较轻,因此对于心肌桥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减轻心肌收缩力,从而减轻压迫;另一个是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的时间,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要用到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应注意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肌桥的首选药物。通过减慢心率,延长心脏舒张期时间,减轻心肌收缩力,缓解心脏对变异冠状动脉的挤压,改善灌注不良情况,从而减轻症状。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适用于伴有明显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且冠状动脉压迫很严重的患者,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同样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舒张血管,从而改善灌注不良情况。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或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硝酸甘油或者单硝酸异山梨酯这类硝酸酯类药物。有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对心肌桥没有作用,有时反而可能会加重心肌桥症状。另外,心肌桥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脏收缩猛烈,心肌耗氧增加,再加上心率快,心脏舒张期短,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出现胸闷、胸痛这类心肌缺血症状。 经过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能够得到改善,吃药维持就可以了;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就要考虑最后一步了,那就是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桥的症状虽然是收缩期狭窄引起的,但是心肌桥和冠心病是有区别的,一般不推荐介入支架治疗作为心肌桥的常规治疗手段。这是因为心肌桥随着心脏的跳动不断收缩,会对支架进行挤压,导致支架里面的金属丝被挤压断裂,造成支架内狭窄,形成血栓,从而出现缺血症状。 对于存在明确心肌缺血证据的心肌桥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通过心肌桥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以恢复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远端的血流供应,从而减轻患者的胸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临床上频繁发作心绞痛且症状严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直径>75%或合并FFR≤0.75、规范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对不合并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推荐心肌桥松解术。对于隧道动脉位置深、长度长(心肌桥长度>25毫米,厚度>5毫米)的心肌桥,临床上频繁发作心绞痛且症状严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直径>75%或合并FFR≤0.75、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者,可以做外科手术,建议行心肌桥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合并心肌桥近端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之后,心肌桥会不会复发?从原理上来讲,手术做完了,肯定就没问题了,短期内确实是这样的,缺血问题解决了,症状明显改善了,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患者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和之前一样的症状,为什么呢?做了心肌桥松解术后,如果血管在心肌里面走得很深很长,虽然手术把血管暴露出来了,但是随着心脏的跳动和时间的延长,被剥开的心肌有可能再慢慢地长回去,一旦心肌又长回去,就和做手术之前一样了,因此又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不是完美的,搭桥也有搭桥的问题。心肌桥是在收缩期把血管给压瘪了,但舒张期压迫是很轻的,而心脏又主要靠舒张期通过冠状动脉供血,因此这根血管一直是有血液供应的,只不过有时候不太够用,才出现了心肌缺血症状,而搭上桥之后,原来自己的冠状动脉和新搭的桥一起给远端的心脏组织供血,血液供应非常充足,这时就会出现两个来路的血流相互竞争的情况,也就是竞争性血流。在这种情况下,血流太多就会造成前方压力比较大,然后就会导致血流变慢,血流变慢就容易凝血,然后形成血栓,搭的桥可能就慢慢地狭窄,最后闭塞了,这样就又回到了手术前的状态,甚至比之前更严重,因此做了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有复发的可能。当然,复发也只是有一定的概率,大多数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恢复得不错。当然,如果在做别的心脏手术的同时发现有心肌桥,可以同期解决。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