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树昂
及时就医 专业治疗是关键 一旦发生骨折,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避免随意移动受伤部位,以防加重损伤。紧接着,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等)、手术治疗(内固定、外固定等)。 合理休息 但避免过度静养 骨折后,适当休息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整天躺在床上不动。过度静养反而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废用综合征”。因此,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用力但不产生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 正确固定 保护受伤部位 无论是石膏固定、夹板固定还是支具固定,都是为了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促进愈合。在固定期间,务必保持固定的完整性,不要随意拆卸或调整。同时,注意观察固定部位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有无红肿、压痛、水疱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此外,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饮食 促进骨骼修复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后的恢复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D等有利于骨骼生长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及新鲜蔬果等。同时,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和骨折愈合。对于老年人或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 骨折不仅能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活动量大、生活自理能力强的人来说,突然间的行动受限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焦虑甚至抑郁。因此,骨折后的心理调适同样重要。患者及其家属应相互支持,多沟通交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康复训练 逐步恢复功能 骨折愈合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立刻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愈合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可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与协调训练等。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预防再伤 加强安全意识 骨折康复后,虽然身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但也要时刻注意预防再次受伤。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意识,如走路时注意脚下,避免滑倒;运动时佩戴适合的护具,减少受伤风险;从事高危作业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也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