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浅谈冠心病的整体辨治思路
秋燥的病因病机及诊疗特点
治疗慢性胃炎 重在舒肝 突出和胃
跟师侍诊应重视学习经典
1
11 1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治疗慢性胃炎 重在舒肝 突出和胃
 

治疗慢性胃炎 重在舒肝 突出和胃
□尹国有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胃脘饱胀、隐痛,嗳气,食欲不振,吞酸等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的“嗳气”“痞满”“胃脘痛”“纳呆”“吞酸”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由脾胃素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致使脾胃受损,胃失和降,日久气滞血瘀而成。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找准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的思路,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关键。中医辨治慢性胃炎,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调其升降 以降为顺
    脾宜升以运为健,胃宜降以通为补。慢性胃炎具有胃脘部疼痛不适、纳差腹胀、嗳气、脘痞等症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升清降浊,调其升降适度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思路。
    脾升胃降是脾胃的正常生理活动形式,对脏腑气机的升降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脾能升清,才能将饮食水谷之精微输达于心肺,布散周身;胃和降,才能维持正常的受纳、水谷,推送糟粕下行排出体外的功能活动。升清降浊,中气旺盛,化源充足,既是维持脾胃自身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又是维持全身脏腑气机升降、平衡的重要因素。
    脾胃升降是一个相反相成、互相协调的矛盾运动。正如明代医家周慎斋提出“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转运”的观点。这说明脾之升有赖于胃之降,胃之降亦有赖于脾之升。在病理情况下,升降失度,脾胃功能失调,运化无力,则诸多疾病症状丛生。脾不升则腹胀、纳呆、泄泻等;胃不降则恶心、呕吐、吐酸水等。治疗应以调为主,调其气机,调其升降,调其偏盛,以扶脾胃之正气。
顺应喜恶 润燥适当
    胃喜凉,喜柔润而恶燥;脾喜燥,喜刚烈而恶湿。从总体上来看,慢性胃炎的发生均与燥湿影响脾胃之功能有关,因此顺应脾胃的喜恶,调其适度,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则。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而运化水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而主受纳腐熟水谷,得阴柔滋润则通降正常,故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提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的观点。这说明胃腑之阳,能济脾土之湿,共成燥湿相济之功效。
    在病理情况下,湿燥偏盛,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湿困于脾,燥伤胃津的病理变化。一般来说,慢性胃炎不宜用温热燥烈之品,因热药伤阴,燥药伤津,损伤胃功能。比如过量的肉桂、干姜等辛温刚烈药物,能刺激胃黏膜,往往会加重慢性胃炎之胃痛、灼热等症状,并且能增加代谢,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易引起胃出血。因此,顺应脾胃之性,调整润燥这对相反相成的矛盾,对指导慢性胃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舒肝和胃 以畅为度
    肝属木而主疏泄条达,脾胃属土而主运化受纳,肝与脾胃为木土相克之脏,在正常情况下,肝之疏泄条达,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称为木能疏土,正如清代医学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的观点,肝之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转输上归于肺,又可助胃受纳腐熟水谷,使食糜不断下达于肠。在病理情况下,肝之病变易影响脾胃,正如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观点。医籍《类证治裁》中亦指出“诸病多自肝来,以其犯中焦之脾,刚性难训”的观点。肝之疏泄,影响胃的病变,有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肝之疏泄太过则“肝气横逆乘克脾胃”,多出现“肝脾失调”或“肝胃不和”,这种情况在慢性胃炎中相当多见。所以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多用疏肝和胃、疏肝健脾等治法,使气机条畅,胃气自降。在调理肝胃的关系上,以畅为度,使肝胃气机调和,二者配合自如,成为治疗慢性胃炎应当遵循的法则之一。
活血止血 勿留瘀滞
    “久病必瘀”,慢性胃炎由于病程较长,常有不同程度的瘀滞存在,同时慢性胃炎也时常有胃出血症状,所以活血止血,使瘀血消散,勿留瘀滞,也是慢性胃炎的辨治思路。
    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在应用止血药时注意加入一定量的活血药,使止中有活,活血为止血之用,血脉通畅,血止后无留滞之弊,有利于胃肠通畅,消化功能恢复,有助于慢性胃炎康复。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川芎、红花、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药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使组织修复,减轻炎性反应,对胃黏膜的修复大有好处。因此,在治疗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伴发出血时,一定要注意适时使用活血止血之法,这样不仅可迅速止血,消除胃脘部疼痛、便血等症状,还能保持胃肠道通畅,无留瘀滞之弊。
参照微观 提高疗效
    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参照胃黏膜之微观变化,配合已经现代研究证实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的药物,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大多数慢性胃炎有幽门螺杆菌生长,针对幽门螺杆菌宜解毒抑菌,可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比如黄连、蒲公英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腺体破坏萎缩,黏膜变薄,炎性细胞逐渐消失,表皮细胞失去分泌黏液的功能,可伴有不典型增生,治疗的目的应是激活腺体,使之分泌胃酸,以及制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胃酸缺乏,则纳食不化,脘腹饱胀,依据中医“以酸生酸”及“酸甘化阴”之理论,用酸味的乌梅肉、木瓜、生山楂、白芍,与甘味的甘草酸柔甘守,以酸生酸,激活腺体分泌胃酸,化生阴液,修复胃黏膜。此外,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有癌变的可能,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治宜从胃络凝瘀或凝痰聚瘀治之,在消散痰瘀的同时,可配三棱、蜈蚣、白花蛇舌草之抗癌中药,早治以防癌变。
避免诱因 注意调养
    慢性胃炎可有若干原因使其反复发作,常见的如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过食辛辣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自我调养,避免这些诱因,是促使慢性胃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要注意饮食调理,不贪食,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食物应注意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