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娜
严防自杀,是产妇抑郁症患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产妇抑郁症一般会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不安,重者会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 9月26日,在郑州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孕产妇抑郁症心理干预技术师资培训”课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孔德荣以“产后抑郁症识别治疗康复与管理”为主题,就产后抑郁症的早期特点、“三低”症状、快速识别与康复模式等进行授课。 此次师资培训采用现场加线上模式进行。培训内容涵盖产褥期激素水平与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及心理干预,产后抑郁原因分析与治疗,孕产妇情绪、心理变化的分析,女性孕产期心理变化及带来的后果,孕产妇抑郁症流行病学的诊断、治疗和现状,孕产妇抑郁非药物的康复方法,孕产妇抑郁症研究对象、程序、方法等。通过授课专家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详细讲述孕产妇抑郁症的识别、应对、干预等处理方法,强化医务人员对抑郁症的认知能力。 在专家论坛环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赵先兰、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瑜、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庆等专家围绕“产后抑郁症现状、心理治疗、治疗新进展”这一话题,就积极应对孕产妇抑郁症心理干预的严峻形势,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特别是孕产妇抑郁症心理干预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积极探索全市抑郁症特色服务模式等进行了分享、探讨、交流。 “当前,产后抑郁症已成为女性产褥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及时发现产妇抑郁症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孔德荣说,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的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妇做好生活方式调适和心理调适,配偶和家人要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应激的影响,使产妇保持良好心态。不论是产后抑郁症还是其他疾病,来自亲人的关怀和鼓励永远都是慰藉患者心灵的良药。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许迎喜、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师卫翔、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贾成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郭华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孟献荣等出席培训会。来自省级医疗机构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郑州市及各区、县(市)妇幼保健院临床业务骨干、市属综合医院妇产科临床业务骨干等到现场参加培训。 知识链接 产妇抑郁症的治疗: 女性怀孕期间应尽量不服药,一般轻度抑郁症患者无须住院治疗,但患者要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应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释放心理压力。特别是丈夫,在妻子患抑郁症时,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给予妻子充分的关心和理解,尽量减少妻子在产前、产后的心理压力,多安慰、包容,陪同妻子多到户外散步,尽量不让妻子生气。 抑郁症状较重的患者,如出现记忆力差、焦虑、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很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治疗方法除了进行心理调节之外,还要依据病情需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产前抑郁症的治疗,要防止使用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药物。产后抑郁症的治疗,要充分考虑产妇身体状况。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产妇抑郁症的预防: 刚分娩的产妇,因为角色的转变,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加以疏导,时间一长就会患心理障碍疾病,最后会演变为产后抑郁症。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 1.保持心情平静。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女性心情比较平静,则新生婴儿会生长得比较好。新妈妈如果每天能够用15分钟来放松,无论是通过深呼吸、冥想还是泡澡等方法,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增进亲子关系。 2.争取睡眠。许多妈妈都听过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自己也要争取睡眠的建议,但实际上很多妈妈都没有听取这条建议,他们可能会利用宝宝小睡这段时间去做其他事情。而事实上如果妈妈能够补充失去的睡眠时间,那么出现抑郁的概率就会降低。 3.坚持运动。研究发现,女性在分娩前后都进行运动的话,其心理素质会更好,同时也能够增加女性跟外界的接触。孕产妇可以饭后多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因为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引起血流量增多,起到一些反效果。 4.不要期望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许多妈妈会因为没有做好事情而感到十分沮丧,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妈妈做得好,从而强迫给自己一些不实际的期待。正确态度不是去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而是成为一个快乐的妈妈。 (本报记者杨须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