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从瘀论治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温补肝肾法治疗痹证经验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二十六桂枝茯苓丸
触诊的逻辑思维
1
11 1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二十六桂枝茯苓丸
 


□李爱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结节、囊肿、肌瘤等。这些看似良性的结节或肌瘤,若不加以科学预防,可能带来较大的健康隐患。
桂枝茯苓丸是一味传统中成药,有“妇科圣药”之称,擅长治疗身体里的血瘀问题,可以帮助疏通血脉,清除瘀血,还能消散那些因淤血形成的肿块,是治疗妇科癥瘕的方剂代表,以独特的组方和卓越疗效,被历代医学家所推崇,深受广大女性患者青睐。
方剂溯源
桂枝茯苓丸,源自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距今已近2000年历史。张仲景认为,“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常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阻滞等病证,是历代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经典名方。其功效重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作为“千古名方”,桂枝茯苓丸不仅承载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更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天然药材特性的深刻洞见。桂枝茯苓丸精妙的组方原理,至今仍是中医方剂教学的经典范例。
随着中医理论不断完善和临床实践积累,桂枝茯苓丸从最初在妇科疾病治疗领域应用,扩展至现在广泛应用于妇科、内科、外科、泌尿科、男科、皮肤科等科室的临床治疗中,体现其“血瘀为百病之源”的治疗理念,成为“异病同治”的典范。
成分解读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等中药组成。
君药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经、肺经、膀胱经,能温通经脉、行散瘀滞,推动全方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
臣药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平抑肝阳;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味苦、甘,性平,能破血祛瘀、润肠通便。三药配伍,辅助君药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兼顾清热养血等功效。
佐药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益胃,以助消癥之功。
使药 白蜜,味甘,性平,能补益肺气、缓和药性。以蜜为丸,取其缓消癥积而不伤正。
以上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癥之功。
适应证
血瘀经闭 临床表现为心悸不安、失眠多梦、月经不调、乳房疼痛、头痛、痛经、小腹胀痛等。
经行腹痛 临床表现为胸闷烦躁、易怒、心惊、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等。
产后恶露不尽 临床表现为有异味、下腹部疼痛、坠胀、乏力、阴道出血、血块、发热等。
现代研究及应用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桂枝茯苓丸可有效改善性激素分泌水平及微循环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受损子宫内膜的再生,改善子宫内膜形态,促进排卵。
桂枝茯苓丸还可以调节炎症因子,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抗肿瘤,激活免疫调节功能,扩张血管,调节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等,具有改善血压、改善肾功能、优化缺血性脑损伤、抵抗炎症、修复免疫系统、降低血液黏度、抵抗血瘀、优化内分泌系统等作用。
现代应用 除传统应用外,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黄褐斑等多种疾病。
用药指南
剂型选择 目前,桂枝茯苓丸在市面上有大蜜丸、水蜜丸和浓缩丸3种剂型。大蜜丸药性缓和,崩解稳定;水蜜丸易吞服,易保存;浓缩丸用量少,浓度高。
用法用量 口服桂枝茯苓丸。大蜜丸,每丸重6克,每次1丸,每天1次~2次;水蜜丸,每10丸重1克,每次4克,每天1次~2次;浓缩丸,每10丸重1.5克,每次9丸,每天1次~2次。
此外,还有一款胶囊剂型,每粒装药0.31克,每次3粒,每天3次,饭后服用。
禁忌证
患者服用桂枝茯苓丸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因桂枝茯苓丸具有较强的活血作用,妊娠期妇女忌用。该药含有白芍,不宜与含藜芦的药品合用。
注意事项
服用桂枝茯苓丸后可致经血量增多、出血,故体虚、经血量多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经开区潮河瑞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