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四个下沉”策略助力医共体建设质效提升 |
|
近年来,内黄县紧紧围绕做实全周期全链条服务,覆盖“医、防、康”全领域全过程,以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深耕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了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2024年,内黄县基层就诊率达到69%。 强基固本 推进人员下沉优布局 根据乡镇卫生院发展需求,内黄县卫生健康委从4家县级医院对应科室选出医疗专家17人,脱离原单位工作,在乡镇卫生院常年开展坐诊、查房、手术等业务;4家县级医院选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55人,对口支援17家乡镇卫生院,为患者减免外请专家会诊手术费用;实施“以科带院”战略,覆盖县域内10家乡镇卫生院。 2024年,内黄县卫生健康委下派医师累计坐诊服务达到1.41万人次;推进实施“乡聘村用”,采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入编计划,共补充乡村医生8名;推进实施“伴飞计划”,签约知名医院25家,合作伴飞团队16家,来内黄县坐诊名医620余人次;积极牵线搭桥,建立了42人的内黄籍医疗界在外人员专家库,真正实现县域外专家“引进来”、县域内专家“走下去”“患者不跑专家跑”。 赋能基层 推进技术下沉强能力 内黄县卫生健康委自筹资金4800余万元,完成县域内数据专网、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医共体信息化平台等项目,形成医共体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体系。 内黄县卫生健康委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建成县域远程会诊中心和远程心电、影像、检验集中诊断中心,实现“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并免收乡镇卫生院读片、诊断费用。 内黄县在乡、村两级全部上线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基层医生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决策支持,县域病历书写规范率、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97.56%、98.42%。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明确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诊治疾病病种,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为基层赋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患者下得来、基层接得住”。 医防融合 推进服务下沉惠民生 内黄县卫生健康委在17家乡镇卫生院推进嵌入式、协议式、居家式医养结合服务,完善“医办养”“养办医”“两院一体”“医养协作”工作机制,逐步满足县域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内黄县组建85个县、乡、村三级协同,临床与公卫共同参与的“1+1+1+N”一体化签约服务团队,以“两高”患者、出院患者、门诊风险人群等为重点,实行红、黄、绿分级分类管理,由县、乡、村按照职责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用药指导、就医路径指引和转诊服务,实现慢性病“防、治、管、教”四位一体。内黄县扎实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累计建床270张,让行动不便人员看病就医不再难,并且在家住院能报销。 创新机制 推进管理下沉健体系 内黄县人民医院将神经内科4个病区合并为3个病区,减少床位37张,合并妇产科病区缩减床位28张,缩减儿科病区床位67张;按照“大门诊、小病房”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日间手术室、门诊输液室管理制度,将轻症患者留在门诊进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了住院率,2024年与2023年同比医保基金支出下降约1653万元。 内黄县2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牵头医院(内黄县人民医院、内黄县中医院)向分院派驻业务副院长和联络员,全面加强对分院的业务管理;将各分院的药品、耗材、设备等采购业务,统一纳入医共体管理,推动管理全面下沉。 内黄县实行大额开支研判审批制度,1万元以上由集团总院审批,1万元以下由各分院院委会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决定,确保各分院健康有序发展。内黄县深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公有产权村卫生室由公建民营向公建公营、由购买服务向薪酬发放、由管理一体化向服务一体化的“三个转变”,打通基层卫生治理体系“最后一公里”。 (河南省内黄县卫生健康委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