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正确认识肌少症 拒绝“老来瘦” |
|
□李停停
“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一句流传广泛的俗语,许多人认为老年人瘦一点儿是健康的象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肌肉量逐渐减少,这种看似“瘦”的状态,可能隐藏着一种被忽视的健康问题——肌少症。本文主要介绍肌少症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的质量、力量及功能逐渐下降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虚弱、步履缓慢等。它并非简单的“瘦”,而是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以及身体功能减退的综合表现。 有哪些危害 肌肉力量下降,导致平衡能力减弱,容易跌倒;跌倒后,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 肌少症患者经常感到疲劳,使日常活动(如走路、爬楼梯等)变得困难,导致患者活动减少、出门困难,甚至造成抑郁等不良情绪。 肌少症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发病原因 肌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年龄增长和肌肉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合成能力下降,分解代谢能力增强,导致肌肉量逐渐减少。 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这是肌少症的重要诱因,老年人经常因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饮食单一或患者家属照顾不周而缺乏优质蛋白质。 运动量不足 久坐会加速肌肉流失,尤其是缺乏抗阻运动的老年人。 慢性病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加速肌肉流失。 如何识别 我们可以使用5项评分(SARCF)问卷进行筛查,具体项目和询问方式:S,力量,搬运5千克重物是否存在困难,没有困难记0分,偶尔有记1分,经常或未完全不能记2分;A,行走,在房间内正常行走,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是否有困难,记分同前;R,起立,从床上或椅子上起身不依靠上肢的力量是否困难,记分同前;C,爬楼梯,爬10级台阶是否困难,记分同前;F,跌倒,过去一年里的跌倒次数,没有记0分,1次~3次记1分,大于等于4次记2分。 自评得分4分以下的人,说明状态基本正常;自评得分大于等于4分的人,应去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怎样预防 预防肌少症,要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保证营养均衡 老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2克~1.5克。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5克以上。蛋白质来源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如鱼类、豆制品、瘦肉等,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肌肉的质量。老年人可以将蛋白质的摄入量分配到各餐之中。老年人还应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有助于肌肉功能的维持。老年人可以通过晒太阳或摄入补充剂获取维生素D。 适度运动,增强肌肉力量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平衡训练。 有氧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抗阻运动:就是对抗阻力的运动,可以训练人体的肌肉。传统抗阻运动包括举哑铃、深蹲、俯卧撑等。对于老年人来说,锻炼肌肉贵在坚持而不是强度。比如,老年人采取坐姿,把下肢抬高平行地面坚持10秒,这就是抗阻运动。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制定一个抗阻力训练方案,规定每天的锻炼时间和强度,持之以恒。老年人每天至少进行2次抗阻运动,每次20分钟~30分钟。 平衡训练:如打太极拳、练瑜伽等,可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老年人应避免久坐,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减少肌肉流失;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肌肉修复和生长,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可以减少蛋白质的合成,酒精可以使肌肉纤维萎缩。 借助辅助手段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老年人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比如,老年人可以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不仅能在运动时提供支撑,保障安全,还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量,间接减缓肌肉流失。在居住环境方面,可以对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在卫生间、走廊安装扶手,减少老年人日常活动时的阻碍与风险。此外,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体检能够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肌少症,让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充满活力。记住,健康的老年人不只是“瘦”,而是拥有强健的肌肉和充沛的活力!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一病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