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锐太 李纳纳
发展现状
机构、人员、设备的情况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每年都会对省内各医疗单位肿瘤治疗机构的人员构成、设备配置、技术水平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掌握全省放射肿瘤治疗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目前,河南省有150余家医院开展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业务,放疗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省放疗单位的床位总数达5000余张,每年治疗患者10余万人次。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省内的医疗单位拥有200余台加速器、后装放疗机、术中放疗机等放疗设备。放疗辅助设备的数量增长也很明显,尤其是CT(计算机层析成像)模拟定位机的数量增幅较大。精确度更高的MLC(恶性淋巴瘤)适形技术和调强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放疗计划系统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表明河南省的放疗设备正在快速更新换代。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与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是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的基础。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紧紧围绕“促进学科建设,推动肿瘤放疗事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学术交流为基,以会员为本,努力搭建好服务学术、服务会员及医务工作者、服务社会的“三服务”平台。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每年都举办河南省放射肿瘤治疗学术年会,邀请放射肿瘤治疗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等人莅临会议并作学术讲座。这些专家在学术年会上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并选取疑难病例进行讲解,对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工作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学术年会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融教育、交流、新技术展示于一体,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好评。另外,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还承办了“中原论坛-放疗新技术进展研讨会”“2020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年会”“2021年中国肿瘤学大会”“郑州市儿童肿瘤放疗学术交流会”等学术会议20余场次,为河南省的放疗工作者搭建内容丰富的学习交流平台。 重视培训与基层帮扶工作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重视学科建设,以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基础,借助河南省远程医疗中心等多媒体平台,每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与典型病例分析讨论会,邀请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肿瘤治疗及相关学科专家讲课,获得了广泛好评。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定期举办肿瘤治疗青年论坛,发现和培养本学科的青年人才,为他们打造施展能力的平台。同时组织专家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这些专家经常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发展方向
针对学科特色不突出、亚专科细化有待完善的问题,深化亚专科建设,大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亚专科建设 借助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逐步确立胸部肿瘤、腹部肿瘤、头颈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儿童肿瘤、放射物理、放疗技术等专业方向。鼓励省内各放疗单位强化高年资医师的专科化定位,培养和引进亚专业学科带头人,实现患者收治亚专业化。根据亚专业分组建立病区,细化病区名称及功能,提高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 推进放疗单位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充分评估现有的省内放疗资源特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按照放疗准入制度及诊疗规范,在放疗质控方面实现全省同质化管理。在亚专业建设方面,实现各放疗单位差异化发展,依托省级医院建立优势互补的学科集群。加强以食管癌、肺癌、儿童肿瘤、妇科肿瘤等为特色病种的放疗单位建设。 推进研究型病房建设 对标国际一流机构,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省内先进的放疗单位,增加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提高研究效率。鼓励引进和培养临床研究人才,探索医、研、企结合的发展模式,力争省内放疗单位每年主持开展1项~3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一批能改写临床指南的研究成果。 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精准放疗多学科会诊 鼓励各医疗单位建立放疗相关学科及肿瘤放疗亚专科间多种形式的多学科会诊制度,并积极组织省内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及自媒体渠道进行会诊,提高危重肿瘤患者诊疗水平。 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及研发 河南省已开展TOMO(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适用于全身多部位肿瘤的精准放疗)全身放疗、术中放疗、后装插植放疗(近距离放疗的一种形式)、儿童全麻下放疗等一批国内先进的新技术,同时在食管癌、脑胶质瘤的放疗基础研究,纳米技术与放疗增敏药物的协同作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未来3年,拟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力争每年研发国内领先、填补行业空白的新技术2项~3项,并实现有效落地,提升诊疗水平。 针对人才团队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丰富人才培养内涵 鼓励各放疗单位按照不同人才层次及专业发展方向构建区域内肿瘤放疗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科研水平和疑难危重症业务水平并重,做到高年资专病化、中年资专科化、低年资全科化。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搭建“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通过引进和培养,实现顶尖人才零的突破。 针对科研平台创新能力、成果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加强成果产出 加强平台建设 鼓励省内各放疗单位单独或联合申报建设“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河南省放射肿瘤治疗学重点实验室等,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 开展创新性研究 聚焦食管癌、肺癌、脑胶质瘤放疗基础研究,实现纳米技术与放疗增敏药物的协同作用、放疗远程大数据应用等研究成果的突破,建立重点病种人群队列,开展原创性科研工作。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肿瘤疾病临床资源,借助纳米技术实验室及国家超算中心等高技术平台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及应用研究,探讨肿瘤放疗增敏减毒、放射免疫治疗的新机制及治疗靶点。 积极提高教学水平 鼓励省内各教学医院放疗科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抓手,兼顾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践,建立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设置由高年资、低年资人员合理搭配的轮转岗位专职教学团队,并强化绩效考核。牵头或参与编写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等放射肿瘤治疗学相关专科培训教材,打造肿瘤放射治疗学精品课程,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区域内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各放疗单位依托肿瘤疾病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建设规划,在3年内建成重点疾病专病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平台,重点疾病高危人群筛查、随访、管理及自动上报系统,智慧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科研管理系统,教学培训系统,以及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等。力争在1年内完成布局,3年内逐渐完善,使省内的学科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