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李东垣对“火论”的传承与创新(下)
传承与躬行的力量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十四乌鸡白凤丸
多一味有余 少一味不足
1
11 1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多一味有余 少一味不足
 


□王彦权

我在看病时,常有患者对我说:“希望您看病能看细心点儿、认真点儿。”我常回答:“您放心,只要您在这儿一坐,我的脑细胞就会高速运转。有十分本领,我也会付出十二分努力。”
中医讲“有成方,无成病。”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历代名医留下的经典方剂千千万,但是人不会按照方剂的适应证来得病。因此,在临证之时,医生必须辨证论治,选方用药。这也说明了看病之难。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说一说我在临证时脑子是如何“转圈”的。
患者,女,64岁,洛阳人,一周前来就诊。主诉:近一个月发热、咽痛、咳嗽、胸闷,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仍有左耳后跳痛、鼻内干疼、口苦、小便灼烧不利、大便干结、腰疼、休息不佳,以及面部、手、下肢水肿。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干姜、党参、甘草、生石膏、大黄、栀子、白芍、茯苓、白术、陈皮、枳壳、大枣。患者服药7剂后复诊,言:“我服药后各种症状大减,疗效甚好。”
我的思考
患者鼻内干疼、大便干结,为阳明有热;耳后疼痛(耳后为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结合口苦,为少阳证的表现;小便时烧灼不利,为小肠有热或心火下移小肠(结合失眠,可能有心火扰神的表现);面部、手、下肢水肿,为水液代谢障碍,水泛肌肤所致;腰疼与津亏经筋失濡有关。病情虽然复杂,但是可以各个击破。
选方思路
少阳阳明合证 方选大柴胡汤。因患者无腹胀,故减去枳实;因鼻内干疼,阳明热盛,加生石膏以清胃火。张锡纯曾言,生石膏有通便之效,与大黄、白芍配伍,可缓解大便干结。
耳后跳痛及腰疼 加甘草与白芍,组成芍药甘草汤,敛阴缓急止痛。
小便灼热不利 用栀子清心火、通利小便。此处,我联想到茵陈蒿汤,方中栀子使热从小便排出,大黄通大便泻火,前后分消,妙不可言。
水肿 用外台茯苓饮,理肺气、健脾利水。
“从纷繁复杂的证候中抽丝剥茧,理出头绪,再精细选方用药,力求做到多一味有余、少一味不足。”我看病,脑子就是这样“转圈”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石牛村集体卫生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