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崔公让辨治脱疽经验探析(下)
历代名医名家教你学经典读名著
急性病治标 慢性病治本 疗程是关键
1
11 1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历代名医名家教你学经典读名著
 


□赵法新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理论文献浩如烟海,古今医籍汗牛充栋,是学习中医的源泉。怎样读经典?如何学名著?古今名医名家,给我们留下很好的方法和经验。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读书的门径只有一个“勤”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海的舟楫,亦只有一个“苦”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纵观古今名医名家,无不勤奋和刻苦学习。
读书方法
学习经典名著的具体方法很多,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原河南中医学院张鸣钟教授提出读书“二法”“三要”,颇有见地,兹选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读书“二法”
“从源到流”。主张“从源到流”的,以清代医学家张志聪、徐灵胎等为代表。张志聪认为须从《黄帝内经》《难经》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则活水不乏;徐灵胎主张先“熟读四部经典,然后再博览《千金方》以下各书”。“凡读书议论,必审其所以然之故,而更精思历试,方不为邪说所误。”此言道出了张志聪、徐灵胎力主“从源到流”的初衷。故张志聪所集注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不仅匠心独具、质高诣深,而且解析透彻,符合临床需求;徐灵胎毕生博览群阅,攻经读典,因而理论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临床上艺精技绝。二人皆因理明证清,而为一代名医。这与“从源到流”,先难其所难,易其所易,源清流长,不无关系。
由浅入深。主张由浅入深的以清代医学家汪昂、陈修园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因而初学者往往望洋兴叹。故主张由浅入深,从简及繁。汪昂的《汤头歌诀》《本草备要》《医方集解》,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等,都是深入浅出、由博返约的启蒙读物,数百年来,为普及医学、造就名医,作出了一定贡献。
读书“三要”
读书时首先做到“三要”:一要读序(跋);二要录要;三要释疑。
读序(跋)。前言、目录、选读、夹注、眉批。阅读古典医籍,无论是精读、粗读、选读,都要首先读序(跋)。从序(跋)中能了解到作者的籍贯、生平、学医经历,撰书动机、临床特长、学术思想,以及书的刊刻、传播情况等。学习序(跋),除了加深了解作者和其著作的一些情况外,有时还可以从序(跋)中学到治学态度、方法和学医的警句、格言等宝贵内容,得到启迪对于那些连选读亦没有工夫的医籍,尤需挤时间粗读序(跋),至少知其梗概以备在写作时有目的地查阅参考。可从前言中了解作者是临床家、理论家,抑或是文献学家。目录的编排可反映出作者的水平,然后从目录中挑选一篇精辟地看,以决定是否精读、粗读这本书。后人的夹注、眉批也很重要,往往是精辟之语。这是读书首先要读的内容,具有导读作用。
录要。阅读经典名著时,读者要笔录作者的独到见解、经验、精论,为日后亲手验证、引发思考、继承创新铺垫基础。诚能如此,厚积薄发,积少成多,继承发挥,或可著书立说。历代名家大作,几乎都是读先贤之书,而后继承、创新。尤其“集注”“类书”,洋洋大观,厚厚巨著,皆读书录要,日积月累而成。
释疑。疑者,难也,因难而疑惑不解。历代医籍中,有许多争论无果、存疑待考的学术问题。对此,我们要勇于质疑,审慎思考,即使还不能圆满、完全解决,至少可给他人一点儿启迪和借鉴。欲解疑释难,必博学识广、由博返约,“从源到流”,分析归纳,各抒己见,做出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
推荐书目
基础理论方面
清代医学家蒋廷锡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经注释上》,本书汇辑了王冰、马莳、张志聪三家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注释。读此一本,即可同时了解三家看法之异同,给我们以启迪。蒋廷锡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经注释下》,本书汇辑了马莳、张景岳对《黄帝内经·灵枢》的注释。马莳擅长针灸,张景岳工于辨治,阅此一书,对于理解《黄帝内经·灵枢》大有裨益。元代医学家滑伯仁《难经本义》、王九思《难经集注》是学习《难经》的两部重要参考书。前者删繁撮要,以类相从,注释详尽;后者汇集注释,资料丰富,有不少佚文之注,尤为可贵。
伤寒金匮方面
清代医学家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以方类证,别出心裁,注释明晰,符合临床实际,是学习《伤寒论》的必读之书。清代医学家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尤氏之注,语言简练,见解独到,为《金匮要略》集注之首,是学习《金匮要略》的首选参考书。
温热时病方面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增补评注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是学习温病学必读的2本好书。前者系统论述、评点温热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辨治,后者集温热病诸说之大成。
内科杂病方面
清代医学家沈金鳌《沈氏尊生书》5种,包括《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缩目》《要药分剂》《妇科玉尺》《幼科释迷》,值得一读。《杂病源流犀烛》对内科杂病穷源极流、搜罗广泛,令读者大开眼界,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指导临证辨治。
妇科方面
明代医学家武之望《济阴纲目》,据明代医学家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编成,门分类别,有纲有目,内容丰富,广泛系统,流传较广。清代医学家傅青主《傅青主女科》,经验独到,实用可靠。
儿科方面
宋代医学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方药,既适用于小儿,又适用于成人。
清代医学家陈复正《幼幼集成》,小儿诸病,论述全面。
针灸方面
明代医学家杨继洲《针灸大成》,阐述并引用古典医籍,对穴位考证较详,可谓集明以前针灸学精华之大成,有承前启后之作用。
外科方面
清代医学家吴谦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眼科方面
明代医学家傅仁宇《审视瑶函》。
医案医话方面
清代医学家喻嘉言《寓意草》,首倡先议病后用药,所载62例医案,是分析验案之典范。清代医学家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擅长编辑,所集之医案,详细完备。清代医学家丁甘仁《丁甘仁医案》,善治时病,其案言简意赅,可供读者参考。清代医学家陆定圃《冷庐医话》,语言风趣,内容丰富。
展卷有益,诚能养成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临证诊疗实践技能。以上推荐各科精读书目,随各自需求而选读。
(作者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