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崔公让辨治脱疽经验探析(下)
历代名医名家教你学经典读名著
急性病治标 慢性病治本 疗程是关键
1
11 1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崔公让辨治脱疽经验探析(下)
 

□张榜

崔公让从事中医外科疮疡诊疗工作60年,曾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顾问、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脱疽是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包括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足等周围动脉疾病,具有预后差、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崔公让20世纪80年代主编出版我国首部《脱疽》专著,在脱疽的中医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创制出多种内外治良方,临床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十余年,收益颇多,现总结如下。

创面床准备(WBP)的概念早在2003年就被提出,即通过纠正可能延迟创面愈合的全局和局部因素,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的系统治疗方法。其理论包括创面的系统、全面、综合评估,提出创面处理遵循TIME模式,即4个重要方面:T(伤口组织处理),I(炎症和感染的控制),M(湿度平衡),E(创缘,上皮化),其理论是祛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细菌负荷、细胞性负荷,保持创面密闭湿润的环境,运用清创等手段,以及采用新型敷料、生长因子等新技术、新材料,加速创面愈合进程。
治疗思路与原则
创面床准备理论既考虑了一般慢性创面病理性愈合的整体过程,也兼顾了创面愈合各个时期所需的条件,使慢性创面的局部处理和急性创面区分开来。崔公让认为,对创面的处理应有整体观念,形成全面、系统、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强调病因学治疗服从创面处理,局部治疗服从于全身治疗。
在脱疽手术治疗方面,崔公让继承了前人对坏疽肢体“在肉则割,在指则切”的外科手术处理理念,即“祛其腐败毒秽,以助新生”。他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清除坏死化毒之残肢,必须把握好时机,保证不伤正气,有利于残端的新生与修复。
为避免不适时、不规范的外科处理,而加重肢体感染或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崔公让提出了“控制感染、改善循环、清除坏死、促使愈合”的中医外科处理原则,主张急性期积极控制全身感染,避免炎症扩散造成创面进一步扩大;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活血化瘀以改善肢体循环障碍,使气血通行方可进一步局部清创;对于坏死的组织,要分时段逐步清除,通过祛除影响创面的坏死、感染、循环等因素促使愈合。在此原则指导下,崔公让确立了较为系统的手术及外治方法,符合临床实际,为业内广泛采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外科理论与技术。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在脱疽外治方面,现代医学的各种伤口敷料及抗微生物制剂等,遵循创面床准备理论,在组织坏死期及炎性渗出期还有一定的局限,中药丹剂、生肌油膏的共同应用,可以起到显著的“提脓祛腐、煨脓长肉”作用,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另外,中医外治方法和药物很多,创面各期常用的(如贴敷疗法、膏药、药捻、拖线、湿敷、灌注、垫棉等)治疗方法,在分期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创面的发展不同阶段,合理选择应用干燥、祛腐、生肌、促愈等药物和方法。
对于脱疽的诊治,从内服方药到外治方法和外用制剂,中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崔公让提出的“辨证审因,分期论治”和外科处理原则,与创面床准备理论都有诸多理念相通之处。临床上可以依据现代理论,采用相应的中医药处理策略,促使创面尽早愈合。
创面分期与外治
创面愈合是一个序贯、连续、综合的复杂过程。创面床准备理论重点在于调整慢性创面的分子环境,将其转变为对治疗有反应的创面。基于慢性创面的病理性愈合过程特点,根据创面基底的颜色将创面分为黑期(组织坏死期)、黄期(炎性渗出期)、红期(肉芽组织期)、粉期(上皮化期)。
根据创面的不同时期,动态选择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局部干预措施,创造一个适合创面愈合的湿性环境,进而加速创面愈合。
在局部评估方面,崔公让常按照中医疮疡分期辨证,认为急性期创面红肿疼痛糜烂、渗出明显者,多因湿热毒盛,为阳证;慢性期皮色发暗、渗出不多、疮面板滞、硬结明显者,为阴中之阳证;慢性期疮面苍白色淡、渗出稀薄、硬结不甚明显者,为阴中之阴证。依据创面基底颜色,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黑期(组织坏死期) 常见于干性坏疽,黑色坏死组织多且难以脱落者。创面多干枯焦黑,部分可结痂,渗出不多,局部疼痛不适,周围皮肤菲薄,颜色发黑或暗红,干燥脱屑,疼痛明显。崔公让将此期局部辨证为阴证,外治法主张“鲸吞”清创法、“蚕食”清创法、硝酸银脱痂法和提脓祛腐法。在感染控制、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线清楚的基础上,应分期分批逐步清除腐肉,以“不出血或稍有出血,无明显疼痛”为度,并尽量保护筋膜及肌腱组织。
崔公让主张,在清除坏死组织时,动作要精细,减少不必要的误伤,避免扩大创面。“蚕食”清创法要做到先后清创之别:远端的、疏松的、无血无痛的坏死组织先清,露出的骨残端先清;近端的、牢固的、有血有肉坏死组织后清,埋藏的骨残端后清。对于腐骨的清除时机,需要先做到:局部炎症控制,局部水肿消退,创面无菌生长,侧支循环已基本建立。
在促湿转干无创脱痂方面,崔公让常选用黄麻合剂、75%酒精、自制0.5%硝酸银溶脱、3%硼酸软膏软化、2%锌氧油外敷,使覆盖坏死组织的黑色痂皮变软崩解,与健康组织自然分离易清除,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黄期(炎性渗出期) 常见于湿性坏疽,糖尿病足多见。疮面上腐肉较多,脓水淋漓,臭秽难闻,疮周皮肤发红、漫肿、灼热。崔公让将此期局部辨证为阳证,外治法主张溻渍疗法、熏洗疗法、箍围疗法、“蚕食”清创法及提脓祛腐法。依据创面腐肉及渗出多少,判定局部治疗时机,如腐肉较多,护场形成,可选“蚕食”清创法和提脓祛腐法;如腐肉减少,渗出见多,可选熏洗疗法和溻渍疗法;如周围皮肤红肿、灼热较重,可以在创周外用箍围法以清热消肿、散瘀化痰。在外用药方面,熏洗法、溻渍疗法常用自拟经验方解毒活血方(金银花、蒲公英、重楼、苦参、苏木、红花等)。箍围疗法常选用如意金黄散、玉露散。
崔公让主张,临床应依据病情变化,选用不同的调配液体。提脓祛腐法多采用中医外用药掺药,使用“五五丹”“八二丹”“抗绿生肌散”等丹药制剂以提脓祛腐,外用油膏“仲景药霜”或“橡皮生肌膏”盖贴,促使局部腐烂组织溶解,疮面脓液分泌增多。使用提脓祛腐法时,应注意观察疮面变化,视腐烂组织之多少、脱之难易,适度掌握丹药的使用剂量,不宜过量长期使用,以免中毒。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油膏类制剂能够使溃疡面与空气隔离,提供密闭而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创面毛细血管的增生,加快表皮细胞移动,促进创面迅速愈合。油膏类制剂宜薄贴,不可摊之过厚,以防脓水浸淫、湿疮泛发。
红期(肉芽组织期) 疮面腐肉已祛除,肉芽组织生长逐渐填充创面,色红或暗淡不鲜,脓水清稀,一般无异味,创缘上皮开始增殖爬行或不生。崔公让将此期局部辨证多为半阴半阳证,主张根据创面肉芽生长及创周上皮爬升的情况,选用生肌长皮的中医外治法。
对于肉芽组织暗淡不鲜者,常用经验方“抗绿生肌散”,外用“仲景药霜”“生肌白玉膏”以煨脓长肉;对于肉芽色红、生长缓慢者,常外用“生肌白玉膏”“仲景药霜”“橡皮生肌膏”“蛋黄油”“蚯蚓糖浆”“康复新液”,以活血生肌;对于有脓水清稀、少量渗出者,常外用中药煎剂外敷,以益气养荣、祛瘀生肌;对于肉芽生长过快、浮而不实、胬肉外翻疮外、上皮不能覆盖者,常用“平胬散”或高渗盐水湿敷。
粉期(上皮化期) 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基本填满创基,上皮增殖、爬行或皮岛间融合,创面呈粉红色。崔公认为,此期治疗主要是保护和促进创面上皮化。创面局部可外敷活血生肌药,定期清洁换药,避免感染,促进上皮爬行。如创面过大,可采用皮瓣移植术或“邮票”植皮术,以促进创面尽早愈合。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