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三国演义》与清热解毒药 |
|
□胡献国
枳椇子 原文赏析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中写道:张飞鞭打督邮时,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旁边转过关公来,曰:“兄长建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这里的“枳”为枳椇子,为枳实、枳壳、枸橼等的成熟的果实。 中医观点 枳椇子,又名鸡距子、木蜜、万寿果等,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中医认为,枳椇子性平,味甘,入脾经、胃经,有清热生津、解酒止渴的功效,历代医学家一直用其为解酒止渴的要药,适用于饮酒过量、宿醉不醒、口干烦渴等。 《本草纲目》言其“甘平无毒,主治头风,小腹拘急”。《唐本草》言其“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 用枳椇子煮粥服食,对饮酒过量、口干烦渴及消渴甚宜,正如《老老恒言》言“枳椇粥,除烦清热,尤解酒毒,醉后次早,空腹食此粥,颇宜”。 芦苇 原文赏析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中,张绣欲杀曹操,因畏典韦勇猛,急切难近,便使计灌醉典韦,又盗走了他的双戟。典韦醉卧,“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了双戟。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挺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20余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这里的“两边枪如苇列”是一种比喻。芦苇为常用的清热药。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写道:“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 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中写孔明初入西川第一仗。孔明乘马至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唤黄忠、魏延听令说:“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于是计捉张任,打开了进入成都的大门。这里的“蒹葭”即初生的芦苇。 中医观点 芦苇,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茎叶,生用或鲜用,以鲜用疗效佳。中医认为,芦苇性寒,味甘,入肺经、胃经,有清热生津、清热排脓、宣毒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 《本草纲目》言其“主消渴客热,小便不利”。《新修本草》言其“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本草经疏》言其“味甘气寒而无毒,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疏通而渴止矣”。 芦苇既能清泻肺胃之热,又能养阴生津而止渴,有寓补于清、祛邪而不伤正的特点,煮粥对肺胃热盛、阴津亏损之证有效。芦苇虽然甘寒,但是平和。因此,鲜品用量宜加倍,可用至100克。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胃寒呕吐者不宜选用芦苇。 田螺 原文赏析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写道:东吴招亲,刘备来到吴地,与孙权宴后,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牌上云:“天下第一江山。”后人有诗赞曰:“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青螺,螺的一种,为药食两用食物。 中医观点 田螺,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夏季、秋季捕取。田螺是我国长江流域居民普遍喜食的壳类水产品。它分布很广,江、河、湖、塘、水田等地均有。中医认为,田螺肉性寒,味甘、咸,入肺经、肝经、大肠经,有清热养阴、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等。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热,通水,利肠”。《名医别录》言其“煮汁疗热,醒酒,止渴”。《本草拾遗》言其“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本草纲目》言其“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狐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田螺壳,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壳。中医认为,田螺壳性平,味甘、淡,入脾经、肺经,有散结消肿、敛疮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湿疹、胃痛、小儿惊风等。 螺蛳,为田螺科螺蛳属动物,捕捉后,去壳取肉食用。中医认为,螺蛳性寒,味甘、咸,入肺经、肝经、大肠经,有清热明目、利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等。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甘寒。清热,功逊田螺”。《别录》言其“主明目”。《本草拾遗》言其“汁主明目,下水”。《日用本草》言其“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本草纲目》言其“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等”。《玉楸药解》言其“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胀满,疗脚气,黄疸,淋沥,消渴,疥疾,瘰疬,眼病,脱肛,痔瘘,痢疾,一切疔肿”。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