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后护理要点 |
|
□刘海红 危重症患者常因病情复杂、机体功能受损而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以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后护理要点。 观察指标 大便情况 大便的次数、颜色、质地,是评估患者消化吸收情况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每天记录患者的大便情况,观察是否有腹泻、便秘或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腹泻,可能提示营养液吸收不良或肠道感染;便秘,可能与营养液浓度过高或患者活动量减少有关。 排气情况 肠道排气是评估患者肠道功能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肠道排气是否正常。腹胀或停止排气,都可能与消化功能障碍有关。 腹部压痛 护理人员可以轻轻地按压患者的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出入量监测 护理人员准确监测患者的出入量,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 血糖、尿糖变化 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尿糖指标,可以及时发现代谢性并发症,如高血糖或低血糖。 监测措施 胃pH(酸碱度)值监测 在患者的胃内插入pH探头,监测胃液的pH值。正常胃液pH值范围为1.5~3.5,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提示胃酸分泌异常或胃内出血。 胃残余物监测 使用胃管抽取胃内容物,观察其中的残余物量。胃残余物增加,可能表明患者的消化功能减弱或胃排空延缓。 营养液输注管理 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增加营养液的浓度和量;同时,注意控制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37摄氏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患者的肠道。 护理要点 体位管理 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左右,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风险,促进胃排空。 口腔护理 定期清洁患者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口腔清洁,可以选择漱口或擦洗的方式。 腹部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采用按摩腹部、定时翻身等护理措施,以促进胃肠道蠕动。 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静脉营养和胃肠道喂养。对于适合胃肠道喂养的患者,可以适当提早开始喂养,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机械性并发症(如鼻饲管堵塞、滑脱等)、感染性并发症(如误吸、胃潴留等)、胃肠性并发症(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代谢性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等)。 观察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后消化吸收情况,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采取合理的监测措施,确保患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