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颖
营养,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修复组织损伤及预防疾病的基础,对于任何个体来说都非常重要。然而,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治疗不良反应或长期卧床等原因,不能得到很好的营养。营养不良不仅会削弱患者的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与疗效,进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因此,对重症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维持生理功能:重症期间,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和蛋白质需求显著增加。通过营养支持,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热量和必需的营养素,以维持心脏、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促进组织修复:营养不良会延缓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过程。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再生,有助于受损组织的快速恢复。 增强免疫力:营养不良会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营养支持能够提升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疗耐受性: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重症患者而言,良好的营养状况能够提高他们对治疗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的方式 肠内营养(EN):这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等途径,将特制的营养液直接输入胃肠道。这种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和感染风险。 肠外营养(PN):当肠内营养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或存在禁忌时,可采用肠外营养。即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直接输入血液循环。肠外营养虽然能迅速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退化、感染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 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 每位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必不可少。这需要临床营养师、医生、护士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及营养状况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营养支持效果。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