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下一版  
《红楼梦》与中医药
疗疝止痛小茴香
中医杂病的经典著作——《杂病源流犀烛》
养生食谱
1
11 1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杂病的经典著作——《杂病源流犀烛》
 

□黄新生

 

   沈金鳌,字芊绿,号汲门,晚年自号尊生老人,江苏无锡人。他早年习儒,博闻强识,40岁后拜名医孙庆曾为师,矢志攻医,终成一代医学大家。
    沈金鳌认为中医杂病“表里易蒙,寒热易混,虚实易淆,阴阳易蔽,纷形错出,似是实非”,极易造成误诊误治,乃博采前人著述,结合个人见解,于1773年著成《杂病源流犀烛》30卷。古人认为,犀牛为灵异之兽,其神力全注于角,燃之能够洞幽烛微,作者以此为书名,比喻其书论述杂病,源流清晰,使人心明眼亮,犹如扁鹊能洞察脏腑。
    《杂病源流犀烛》是阐释杂病方面的专著,卷首载“脉象统类”与“诸脉主病诗”,卷1~卷30按脏腑经络、风寒暑湿燥、内伤外感、面部身形分为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6门,共计92种病证。每种病证各著源流一篇,以阐明其生理、病理沿革,重点论述脏腑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

 

溯本求源重脉诊
    一是博采众家之长溯病源。《杂病源流犀烛》归纳总结了古今众多医学家经验精华,其引用书目多达82种,如《南阳活人书》《温疫论》《金匮要略》《叶氏医案》《医学入门》《千金方》《脉经》《济阴纲目》《本草纲目》《保生秘要》《疡科选粹》《喉科秘传》《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医籍。
    另外,该书还引用了《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作者以脏腑、经络为核心,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了完整而系统地阐发。
    二是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该书每病首列《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关于十二经起止及循行部位和气血多少,次引《黄帝内经》《难经》脏腑学说,并采各医学家之说加以分析。如《肝病源流》:“肝无补法一语,不且遗千古之祸哉!至若阴邪犯入,必阴厥,阴厥宜温,是补肝之气也;阴虚不荣,心阳厥;阳厥宜清,是凉肝之血也。气则温补,血则清补,尚何有肝木之病哉?薛氏清肝火,补肝血两言,洵足为医林炯鉴。”
    三是整理脉诊重运用。书中首列“脉象统类”与“诸脉主病诗”,将脉象总结为浮、沉、迟、数、滑、涩6种。其中,浮为阳,属表;沉为阴,属里;迟为在脏,为冷、虚、寒;数为在腑,为热、燥、实;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其他脉象也可归结为这6种。这样提纲挈领地把脉象做了分类,并编撰诗歌,便于临床掌握。
辨证用药有特色
    一是根据五脏辨证用药。根据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特点,作者结合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对五脏进行补泻,以提高疗效。在《诸汗源流》中,作者指出五脏虚衰皆能致汗,心虚而汗,应益其血脉,选用当归六黄汤;肾虚而汗,当助其封藏,选用五味子汤;肺虚而汗,必固其皮毛,选用黄芪六一汤;脾虚而汗,必壮其中气,选用补中益气汤;肝虚而汗,必禁其疏泄,选用白芍汤。
    二是根据三焦、六经辨证用药。三焦病证特性不同,用药也不同,如上焦热,用栀子、黄芩;中焦热,加黄连、黄芩;下焦热,加知母、黄连,此为治癃闭的方法。注重引经药的运用,如心水病,引经药加黄连、细辛;肝水病,引经药加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肺水病,引经药加桔梗、升麻、白芷;脾水病,引经药加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肾水病,引经药加独活、知母、细辛、肉桂。
    三是根据发病时间辨证用药。疾病因昼夜的阴阳转化而变化,用药也须相应变化。如痫证,早晨发作者,病在足厥阴肝经,加柴胡、吴茱萸;黄昏发作者,病在足太阴脾经,加升麻、葛根、白芍;平旦发作者,病在足少阳胆经,加柴胡、青皮;日中发作者,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加羌活;亥时发作者,病在足阳明胃经,加白芷、石膏;中夜发作者,病在足少阴肾经,加肉桂、知母、独活。
    四是用药注重个体差异。作者对老人、小儿、孕妇等用药尤其谨慎,比如老人泄泻时必用提升阳气的药物,不可轻用大黄、芒硝等。孕妇产前作痢,不可轻用伤胎药;产后作痢,不可轻用大黄、芒硝等,恐伤胃气。
注重导引气功疗法
    一是保存了前代医学家的导引气功功法。书中所用的导引气功功法,非原创,主要引自《保生秘要》等。《保生秘要》为明代曹士珩所著,内容有“南北规中”7法、诸病导引等,原书已经散佚,因该书得以部分保存。
    二是注重药物治疗与导引气功相结合。书中将导引气功与药物治疗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如在“心气滞涩保养法”中,既要“常呵以泄其火,吸以和其心”,又“当饮六一灯心汤、豆蔻香菇水”;在“肝滞涩保养法”中,要“宜常嘘吸为补泻之法,和其肝气”,并“宜烧苍术香,清晨饮屠苏酒、马齿苋”。
    三是导引气功注重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气功锻炼的基本原则,在该书中有充分的体现。比如治疗咳嗽时,作者不仅引用《保生秘要》的导引功法,还引用“归元凝神一法”等静功。
    《杂病源流犀烛》既博采历代医学家名论精粹,又结合了作者丰富的临证经验,每病脉、因、证、治悉具,理、法、方、药契合,源流清晰,分类明细,辨证论理精到,理论实践兼备,是中医临床工作者颇为实用的参考书。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