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置换的主动脉瓣瓣周漏了……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荣文翰
近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病专家为一位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瓣周漏)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主动脉瓣瓣周漏封堵术,解决了其慢性心力衰竭问题。 患者吴先生今年50岁,13年前因胸闷、胸痛、心慌、气喘等,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术。 近期,吴先生出现了严重的胸闷气促、下肢浮肿症状和不能平卧现象,在当地医院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人工瓣重度反流。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但是患者仍不能平卧,心衰症状加重,遂转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后,经过医生积极治疗,患者心衰症状有所缓解,食道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瓣瓣周漏。患者面临着外科开胸再次进行瓣膜修补或者置换的大手术,但是二次开胸风险大,创伤大,费用高。心内科十二病区主任毛幼林和心外科一病区主任陈红卫对患者病情会诊讨论,决定进行微创主动脉瓣周漏封堵术。 术中,毛幼林穿刺患者右侧股动脉,置入鞘管,沿股动脉鞘将猪尾导管送至左心室,造影显示:见升主动脉向左心室异常血液分流,分流束宽约3毫米。右心导管不能通过瓣周漏,更换左冠导管通过瓣周漏至左心室,将室缺封堵器送至左心室,释放左侧面伞后撤回长鞘,于升主动脉侧释放右侧面伞,封堵伞形态好,造影显示分流束消失,心脏彩超指导手术,释放封堵器。不到一个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有效解决了瓣膜反流问题。术后复查未见异常,患者康复出院。 毛幼林说,主动脉瓣瓣周漏是换瓣术后的特有并发症,发生率为5%~15%。瓣周漏可以在外科术后几天内发生,也可以在术后几个月甚至数年发生。病情加重时,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乏力、头晕等症状,容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经皮主动脉瓣瓣周漏封堵术是此类疾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