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以肿瘤专病建设为抓手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
高质量推进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深化医改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拨云见日 找出元凶
1
11 1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拨云见日 找出元凶
 

□席娜

31岁的陈莉(化名)因为精神疾病的困扰无法拥有正常人该有的一切。近日,陈莉经过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中发救治,重获新生。事情的起因还得从15年前的一天晚上说起。
布满阴霾的花季
16岁少女之烦恼
那时的陈莉刚满16岁,还是一名中学生,正值花一样的年纪。一次,连续几天的失眠,让陈莉颇感烦心、焦躁,痛苦也随之袭来。可是没过多久,这种症状很快又消失了。起初,陈莉以为是失眠引起的后遗症并没有太在意。
时光飞逝,又到了高考的日子,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再次令陈莉感觉“压力山大”,她出现幻听,感觉周围时常有“你没用,你不行”的声音出现,于是辍学在家休养。陈莉被当地一家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那时,陈莉一家几乎一下子蒙了。
忍病痛赴考场
断断续续修完了学业
坚强的陈莉并没有被病痛摧垮,接下来一边求学一边积极配合治疗,可喜的是陈莉的病情随着治疗的深入逐渐开始好转,第二年又金榜题名,这让陈莉的父母感到欣慰。
一时间,金榜题名的喜悦与满足感使陈莉暂时忘却了精神疾病困扰,但是好景不长,不幸再次降临到陈莉身上:在校期间陈莉有时在课堂上会冲撞老师,课下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常感觉大家都瞧不起她,还产生了严重的幻听。陈莉的父母知道以后,考虑到陈莉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于是赶紧将陈莉接回家中治疗。随后,陈莉的病情再一次被稳定住,最终完成了学业。
丈夫知情无奈离去
幸福婚姻终成泡影
陈莉大学毕业后不久便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且还遇到了当时的丈夫。一切水到渠成后,陈莉与大多数女性一样幸福地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第二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宝宝,但是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陈莉在坐月子期间患上产后抑郁症,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废人一样,无法很好地照顾孩子,时常有一种要掐死孩子的冲动。即便陈莉努力克制,但类似的幻听很快再次浮现。不久,陈莉的丈夫发现了陈莉的异常,细心询问下,陈莉把婚前隐瞒的病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丈夫得知以后,立即将她送往当地医院治疗。
令人唏嘘的是,经过长达3年的治疗,陈莉的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脾气还变得非常暴躁,时常与家人发生口角,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离婚以后,陈莉勉强坚持上班,但是每逢春季和秋季病情又会复发,每次发作,病情都要持续1个月~2个月。后来,周围邻居得知陈莉是精神病患者,渐渐地都疏远了她。
挥之不去的精神疾病困扰如同阴霾一样笼罩在家人心中,“拿什么拯救你?”父母心疼陈莉,不忍心看着她就此孤单一人并时常忍受精神症状的折磨。
打破误诊枷锁
精准对症施治
后来,经多方打听后,陈莉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找到张中发求助。经过细致的观察、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专业的检查,张中发怀疑陈莉得的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时常伴随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张中发说,由于陈莉病情多年反复发作且服用了大量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增加了诊治难度。
“15年来,我们跑遍当地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你说是双相情感障碍,能不能给一个承诺?”当时,陈莉的父母激动得难以置信。直到调药一个月之后,陈莉病情逐渐好转,他们才相信了这次诊断。
走出阴霾
回归正常生活
据张中发介绍,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上的一个难点,很容易和精神分裂症混淆。精神疾病的诊断,不像其他疾病那样依靠准确的化验单,或者一项客观的检查;主要依靠精神科大夫与患者进行详细倾听,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疾病的现状。
张中发还说,单纯的药物治疗常常不足以完全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最好是与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配合,密切监测药物的使用。如今,病情好转的陈莉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