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麻黄在喘证中的应用 |
|
□鞠会先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气味俱薄,轻清升浮。“轻可去实”,生用麻黄可以辛散发表,蜜炙麻黄可以宣肺平喘。一般认为,麻黄多用于肺经病变。这里,笔者略谈一下麻黄定喘宣肺等问题。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而喘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肾。对于喘证的分类,清代医学家叶天士主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治肺宜降气,治肾宜纳气。在具体运用上,治肺宜降而不可纯降,应降中有升,寓升于降,此其一也;其二,喘病既久,因而理应温凉并进,补泻兼施。 对此,笔者自拟麻黄葶苈汤治疗喘证。麻黄,辛散温升;葶苈子,苦泄寒降,二药同入肺经,以期平和。此方适用于寒热错杂之喘证。若为寒喘,则麻黄用量须大于葶苈子,麻黄9克~12克,葶苈子5克~9克;若为热喘,则葶苈子用量大于麻黄,葶苈子10克~15克,麻黄3克~5克。 众所周知,实喘易治,虚喘难疗。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虚喘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加入一味蜜炙麻黄,有立竿见影的近期疗效。其中,肺虚之喘,用生脉散或补肺汤加入蜜炙麻黄。肾虚之喘,则根据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五脏伤,穷必有肾”的论点,喘证中肺病而肾不病者有之,肾病而肺不病者实属不见,且昔贤谓喘证“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这一“发时治肺”之论。笔者认为,非临床“老手”不能出此言,值得回味。 在临床上,笔者治肾虚之喘,常用贞元饮(熟地、当归、炙甘草等)加蜜炙麻黄。以上肺肾虚喘,均“主用补、辅用散”,寓散于补,标本同治,最终收到良效,剂量约为治疗实喘用药的二分之一,以3克~6克为宜。临床验证,虚喘用蜜炙麻黄,既无不良反应,且喘势能及时缓解,病情逐渐好转。 如上所述,喘证无论在肺还是在肾,为寒为热,属实属虚,麻黄均在选用之例。但是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麻黄合甘草,取甘草药性缓和,二者合用,则使麻黄虽温而不燥,不耗肺气,不伤肺阴。对息微脉弱、汗出而有脱证预兆者,虽然有喘象,但是不宜再用麻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唐河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