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失眠的辨证论治及体会之三失眠的治法治则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十九葛根汤
中医之道的理论与实践
麻黄在喘证中的应用
征稿
1
11 1 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十九葛根汤
 


□王雷

葛根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的经典方剂,其“解肌发表、生津舒筋”的理念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在治疗外感表证及颈肩疾病方面备受关注。
方剂溯源
葛根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背拘急不舒等。历经千余年的临床验证,葛根汤不仅在外感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还被拓展应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等现代疾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智慧。
成分解读
葛根汤组方严谨,各药协同作用。其组方以葛根为君药,配伍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共奏解表散寒、舒筋通络之功。君药葛根,臣药麻黄,佐药桂枝、芍药,使药生姜、大枣、甘草,诸药配伍,外散风寒、内和营卫,兼顾解表与舒筋,实现表里同治。
功能主治
葛根汤传统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背酸痛、鼻塞流涕等。现代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葛根汤的适应证已扩展至多种疾病领域。
呼吸系统疾病 用于普通感冒、流感初期,尤其适用于伴有颈肩僵硬的患者;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痉挛,也有缓解作用。
骨关节疾病 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落枕等,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僵硬。
神经系统疾病 缓解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抑制神经炎症反应。
代谢性疾病 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葛根素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妇科疾病 用于产后风寒侵袭所致的关节疼痛或乳汁不通。
此外,葛根汤还被用于运动后肌肉劳损、中暑初期等,体现其多靶点调节特点。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揭示了葛根汤的多重作用机制。
抗炎镇痛 葛根素抑制环氧化酶-2和核因子通路,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芍药苷可以调节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受体,缓解疼痛。
解热发汗 麻黄碱通过激活α-肾上腺素受体促进汗腺分泌,桂枝挥发油扩张皮肤血管,协同降低体温。
改善循环 葛根素扩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增加缺血组织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
免疫调节 甘草酸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大枣多糖提升淋巴细胞活性,增强抗病毒能力。
神经保护 葛根素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改善作用。
这些研究为葛根汤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用法用量
葛根汤的用法因剂型不同而异。
传统煎剂 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甘草6克,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适用于急性症状。
颗粒剂 每次1袋(6克),每日2次~3次,温水冲服颗粒剂,便于携带和快速吸收。
丸剂 浓缩丸每次4粒~6粒,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病调理。
外用贴敷 葛根汤煎液局部湿敷,可缓解肌肉疼痛。
疗程建议
外感表证,一般连用葛根汤3天~5天;骨关节疾病,需要连续服用葛根汤2周~4周;慢性病患者应用葛根汤,需要遵医嘱调整疗程。
注意事项
葛根汤虽然为经典方剂,但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禁忌证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舌红少苔)、实热证(高热烦渴、便秘尿赤),以及高血压病患者慎用麻黄;孕妇要避免使用麻黄,因为麻黄可能引起子宫收缩。
药物相互作用 葛根汤与降压药联用,需要监测血压;应避免葛根汤与中枢兴奋剂(如咖啡因)同用,以防过度兴奋。
不良反应 过量用药可能导致心悸、失眠,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葛根汤以“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为核心,其“表里双解”的理念在现代医学中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中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患者体质及疾病特点,灵活调整用药方案,精准治疗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