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南建立省级协作机制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 |
|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许冬冬)日前,河南建立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以下简称“艾梅乙”)母婴传播省级协作机制,并召开第一次协商会,稳妥有序推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目标任务。 “艾梅乙”可以通过母亲怀孕、分娩、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染给新生儿。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感染人数增加,不仅直接威胁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还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河南是全国最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省份。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艾梅乙”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实现消除目标的工作基础。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将河南列为2025年开展国家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现场评估的省份之一。 省级协作机制明确了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妇女联合会、省民政厅、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医疗保障局等各自的职责分工。 消除母婴传播是一项全局性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适应新要求新挑战,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干预措施。省级协作机制要求各部门要加强沟通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督导质控,确保责任落实,强化教育关怀,开展重点干预。要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参与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加大宣传力度、减少社会歧视、营造良好氛围,共同推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要协同抓好援助救助,针对男男性接触者、青少年、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及时提供关怀和救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