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军勤
孤独症儿童,是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特殊群体,拥有着独特而复杂的世界。他们的眼神明亮,却往往避开与他人的对视;他们听力正常,却似乎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能说话,却很少与人交流。他们仿佛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上,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理解和感知世界。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广泛性发育障碍,影响了儿童的感知、社交和行为模式。尽管目前其确切原因仍不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等有关。孤独症的症状通常在儿童3岁~4岁时开始显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年龄可能更早,甚至在2岁之前就会出现相关症状。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及局限的兴趣和重复的行为模式。这些儿童往往难以理解和适应社交规则,缺乏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同时,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也可能受到限制,导致沟通困难。此外,他们可能对一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兴趣,并重复进行某些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并不等同于智力低下。事实上,许多孤独症儿童在智力上可能完全正常,甚至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出超常的能力。然而,他们的社交和沟通困难却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家长和社会应更加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特征,如是否存在“五不”行为(不看或少看、不应或少应、不指或少指、不语或少语、不恰当使用物品和不恰当言语表达),及是否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爱好单一、重复行为等问题,可以尽早识别孤独症的风险。 对于已经确诊的孤独症儿童,早期的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强化行为、早期干预等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交流能力、适应性行为和认知水平。这些干预措施应根据儿童的个人特征和需要来制定,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这包括提高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和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接纳他们的“不同”,让他们能够在平等和包容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这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孤独症儿童、推动社会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时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星星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少年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