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泻白散治疗鼻疳
三焦俞穴和石门穴的外治法
辨证论治出血症(上)
辨治眼周皮肤过敏
纯中医逆转2型糖尿病方略构建
1
11 1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泻白散治疗鼻疳
 


□赵彦秋

鼻疳是以鼻前孔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常见鼻病,又名鼻疮。相当于西医的鼻前庭炎及鼻前庭湿疹,多由肺经伏热所致。
  案例 丁某,女性,35岁,鼻腔干燥伴有疼痛1年多,症状加重7天,鼻前庭黏膜粗糙、糜烂,诊断为鼻前庭炎。因黏膜溃烂日久不愈,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怀疑有恶性病变,寻求中医治疗。
  辨证 鼻疳(肺胃伏热、火热上蒸)。
  治则 清泻肺胃、燥湿解毒。
  方药 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各15克,甘草6克,山药20克,玄参、金银花、蒲公英、生石膏各18克,苦参、黄柏、黄芩各9克。水煎服。共6剂。
  外用 鼻炎灵滴鼻。每次3滴,每天3次。
  二诊 患者鼻前庭黏膜转润,干燥疼痛减轻。在上方基础上加麦冬15克,患者服药6剂后痊愈。
  按语 肺开窍于鼻,胃脉起于鼻。若肺胃伏热上蒸,热袭黏膜则糜烂,热郁肺络则鼻黏膜充血;热灼津液,故鼻腔干燥而痛;湿热熏蒸则流黄鼻涕,有脓痂残留;胃热上蒸则舌苔腻黄而渴。泻白散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为泻肺清热、止咳平喘的良方。笔者用山药代替粳米,加玄参、生石膏、金银花、蒲公英等,清肺胃热而生津;加苦参、黄柏、黄芩,清利湿热。这几种药合用,可清泻肺胃、燥湿解毒。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