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尿液常规检验在医院检查中比较常见,这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可以详细揭示人体的健康状况。通过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酸碱度值及其他多种化学成分的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尿液外观与健康信息 尿液的外观主要包括颜色、透明度及气味等,这是尿液常规检验的第一步。正常的尿液一般呈淡黄色至琥珀色,且透明度高、没有特殊气味。尿液不同的颜色变化往往提示着不同的健康问题。若尿液呈深黄色,则意味着可能脱水;尿液呈红色则可能是血尿,一般肾结石、肾炎及泌尿道感染等可见血尿;尿液呈白色则可能因尿液中白细胞、脓细胞或细菌所致,可能是泌尿道感染。部分食物及药物等,也可能对尿液的颜色造成影响。尿液如果比较浑浊,则表示可能存在细菌、红细胞、白细胞、黏液或其他沉淀物,并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或炎症。 尿液比重与健康信息 尿液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尿液的质量与相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正常成年人的尿液比重处于1.010~1.025,比重如果出现变化,则反映出尿液处于浓缩或稀释的状态。 如果是高比重尿,可能因出汗过多、高热、脱水或饮水不足等原因导致尿液浓缩,或因尿液中存在较多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所致,这种情况多见于肾炎、糖尿病患者。如果是低比重尿,可能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崩症或大量饮水等原因导致尿液稀释,或因尿液中存在较多尿素、盐类等物质,这种情况多见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患者。 尿液pH酸碱度值与健康信息 尿液的酸碱平衡情况可以从尿液的pH酸碱度值中反映出来,正常成年人尿液的pH值在4.5~8.0,而pH值可能因饮食、用药或疾病等多因素影响而出现变化。如果尿液偏酸性,可能和高蛋白饮食、呼吸性酸中毒或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系;如果尿液偏碱性,可能和饮食中过多摄入碱性食物、代谢性碱中毒或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系,除此之外,还可能和尿路感染有关系。 尿液的化学成分与健康信息 尿液常规检验中,其化学成分是检验的重要内容,其中成分包括葡萄糖、蛋白质、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白细胞及红细胞等。 对于葡萄糖,如果尿糖阳性则说明可能存在高血糖水平,多见于糖尿病,但也可能受饮食、妊娠等因素影响;对于蛋白质,一般为阴性,有着极少含量,但如果为阳性,则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如肾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对于酮体,一般尿液中不含这类物质,如果酮体为阳性,则说明可能因饥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其他代谢紊乱所致;而对于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如果指标异常,则提示可能是黄疸类型疾病所致,如肝硬化、肝炎等;对于白细胞及红细胞,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肾结石或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尿液常规检验是一项简单但却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某一种或者多种疾病,为后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中医院检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