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每周一练
脑卒中防治误区
沉香的鉴别方法
夏季丘疹性荨麻疹的防治
1
11 1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杨阳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洪水泛滥、暴雨积水等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洪涝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还容易引发多种传染病的流行。这些传染病通常与水源污染、环境卫生恶化、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加强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传染病及其特点
    肠道传染病 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进行传播,症状多以腹泻为主。
    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等。灾区居民常聚集在临时安置点,这里人员密度高、通风条件差,增加了呼吸道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这些疾病多由鼠类、猪类等动物进行传播,由于洪水期间动物迁移,增加了人类与动物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虫媒传染病 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洪水后积水增多,蚊虫孳生地扩大,增加了蚊虫叮咬和疾病传播率。
    皮肤病 由于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且高温、高湿的环境,皮肤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导致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真菌感染等。
预防措施
    确保饮用水安全 保护水源,防止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进入饮用水源;对饮用水源进行净化消毒,确保水源达到饮用标准;同时,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污染源扩散。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灾后应注意食品保存和烹饪,避免食用变质、被污染的食品。烹饪食物时,要确保食物被煮熟。此外,还要加强餐具、厨具的消毒工作,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处理。
    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 及时清理住所及附近的污泥、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对住所、家具、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孳生。使用蚊帐、防蚊油、驱蚊剂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下水劳动时,要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等。
    加强健康教育 灾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灾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实施疫苗接种 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人群,应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水平。
    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加强健康教育、实施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不仅要积极应对眼前的困难,更要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