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新民
患者王某,女性,38岁,居住在半山腰上,在家中自然分娩一子。因卫生条件差,患者生产时间过长,导致元气大伤,子宫发生脱垂已有10天,表面颜色发紫如茄色,脉涩无力,舌质紫暗。 笔者上门出诊。据患者家属说已经找当地村医诊疗过,患者服用中药七八剂,但是效果不佳。根据患者家属的叙述,笔者判断村医所用药方为补中益气汤。 笔者起初听到患者得了子宫脱垂,首先想到的治疗药方也是补中益气汤,可是为什么服药后无效呢?有可能是村医辨证有误,应该换个思路继续寻找病因。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脏腑下垂的常用方药,用于中气下陷。脏腑无力上举则下脱,属于纯虚证。但是,妇人产后体质出现多虚多瘀,子宫有残留污浊之血,恶露不行,少腹疼痛,因产时宫口开放,风寒之邪入侵,血瘀寒凝,故瘀血不祛、新血难生,血瘀水湿停滞,子宫质重而下垂。 治则 温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方药 生化汤加味。当归20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益母草30克,黄酒200克,红糖30克。共5剂。 用法 以红糖为引,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600毫升,分3次服用,每天1剂。 患者服完中药后复诊,子宫已收缩三分之二。效不更方,患者继续服药5剂,痊愈。 按语 生化汤原方出自《傅青主女科》,主要由当归八钱(中国古代计量单位),川芎三钱,桃仁去皮尖十四粒,黑姜五分(中国古代计量单位),炙甘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该方的主要功能是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产后恶露不尽和少腹疼痛。 在《成方便读》一书中对此方有详细解释,认为产后气血大虚,固然应当培补;但是若有瘀血不祛,新血无由以生,因此出现腹疼等症状,则以祛瘀为主。 方中当归用量较大,功能养血,甘草补中,川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营,有暖血行血之功,助归草生新血,佐桃芎而化瘀,用童便可引败血下行,黄酒性温活血通经。 笔者在原方上加入益母草来活血利水,有收缩子宫之效。全方共奏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之功。瘀血祛,水肿消,新血生,子宫自然恢复正常。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珠江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