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辉 李晓铭
阑尾炎(即中医学中的肠痈)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有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之分。阑尾炎发病多和饮食、劳累、情绪等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或过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凝滞,湿郁化热,热盛腐蒸气血,则成痈肿;情绪不畅,寒温失宜影响胃肠的正常活动及气血的运行聚而成痈;饱饭后,急暴奔走,登高蹲下,用力过度,使肠胃运化失常,传导不能舒利,气血凝阻肠中,化热腐蒸气血,而成痈肿。病理发展方面可分为初期、成脓期、已溃期。临床以初期较为常见,多以气血瘀滞不通,湿热蕴结阑尾而发病,继续发展则湿热壅盛,腐肉蒸脓而发展为脓期。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痈脓溃破,正虚邪恋。
中医治法 国医大师李振华说,阑尾炎属于中医学的肠痈范畴。该病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该病的病因、症状、治法、处方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如“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急性阑尾炎现在一般都是到医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以前用中药也治愈了不少该病病例。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医医院的迅速发展,该病多由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故应用中医治疗该病的案例越来越少。 李振华在1950年曾治疗过一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当时,洛宁县还没有建立县人民医院,更没有手术室,刚成立联合诊所。一位27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现右下腹部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联合诊所的西医医生给患者抽血化验,注射器扎到血管内抽不出血液。患者感觉四肢发冷。当时,李振华根据清代医学家陈修园撰写的《时方妙用》中记载的绞肠痧取委中穴放血治疗,当时情况紧急,没有放血针,就把碗打碎,用尖锐的碗碴刺破委中穴后逐渐流出黑紫色、有血块的血液。十几分钟后,患者四肢逐渐转暖,患者终于得救了。 1958年,李振华的夫人在工作时发生急性阑尾炎,外科医生让她马上住院治疗,并准备进行手术。李振华知道后,到夫人所在医院提出先用中药治疗,如果过几小时以后无效,再请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李振华夫人经用中药内服和食盐外敷2小时后,疼痛逐渐减轻,体温下降,各种症状减轻,医院医务人员颇为惊奇,让用中药继续治疗,3天后痊愈,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 张某,男性,20岁,因发热、腹痛1天就诊。 病史 患者早饭后腹痛逐渐加重,转移到右下腹,疼痛剧烈,且越来越重,痛处拒按,到当地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意手术治疗,故找到李振华寻求中医治疗。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17×109/升以上,右下腹麦氏点拒按、反跳痛明显,体温38.7摄氏度,伴有恶心,不能饮食,大便尚可,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该患者经过考虑后同意应用中医治疗,持续观察3小时,如无好转便立即手术治疗。因患者准备考大学,患者家属怕手术会有后遗症,也同意用中药治疗。李振华检查发现,患者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见右下腹部疼痛剧烈,腹壁拘急紧张,腹满食少,小便微黄,舌质稍红,舌苔腻而微黄,脉象滑数有力。 中医诊断 肠痈。 西医诊断 急性阑尾炎。 治则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方药 清热散痈汤。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2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青皮10克,延胡索10克,炒枳壳10克,木香10克,乌药10克,葛根15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藿香10克,甘草3克。共2剂。水煎服,每剂水煎2次,间隔3小时服药1次,连续服用2剂。 外敷药 大青盐1000克。先取500克大青盐放入铁锅内翻炒至极热,而后装入布袋内,放于右下腹,外用毛巾包垫,热量以能忍受为度;再取500克大青盐翻炒制成盐袋,轮流热敷。 医嘱 按时服药,如呕吐严重,可以暂停几分钟后再服药;如药液被吐出,可以暂停几分钟,等恶心症状好转后再慢慢服用;外敷治疗3小时后,患者必须向医师报告自己的疼痛、体温等具体病情如何;可以摄入流质食物,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当天患者服药后不到3小时,患者的父亲来电告知,患者服药比较顺利,未出现剧烈呕吐,并且按时服用。外敷药在用药2小时后,患者疼痛减轻,疼痛部位不按不痛,即使用和以前同样的力度按压,疼痛也所减轻,患者体温下降到38摄氏度。李振华让患者继续服用汤药以巩固治疗,外敷药一直用到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为止。 次日,患者复查,腹部已经不再胀痛,体温37摄氏度。病房中其他医务人员大为奇怪,说这中药和食盐也可以治急性阑尾炎,起效还这么快。其处方被争相抄阅。 李振华说,急性阑尾炎消退后会造成阑尾处气血瘀滞不畅,或者急性炎症未完全治愈,留下慢性炎症迁延不愈,造成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压迫或扭曲,多在长久站立、饮食过饱或劳累后时感坠胀疼痛,伴有消化功能减弱。该患者后续治疗以健脾温中、理气活血为法,巩固治疗效果。 方药 香砂温中汤。太子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醋香附10克,砂仁8克,炒小茴香10克,乌药10克,桂枝5克,炒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木香6克,甘草3克。共5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随访 患者白细胞正常,已经正常上学。2年来,未再复发。 按语 该患者由于暴饮暴食,气血凝滞,湿郁化热,热盛而成痈肿。方药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化瘀、消散痈肿;青皮、延胡索、炒枳壳、木香,行气散结;藿香,化湿止呕;黄芩、柴胡、葛根,解热退热;甘草,调和诸药。服药方法为每3小时服药1次,24小时内服药2剂,加大药物功效,增强吸收药效的作用。 治疗关键 中医治疗阑尾炎,关键是外用大青盐。李振华在洛阳工作时,医院其他医师建议将盐袋换成热水袋热敷,后观察无效,还是使用盐袋效果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盐对肌肉、血管有收缩作用,加热后的大青盐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快速吸附阑尾局部的热量、消散痈肿,气血通畅则疼痛消失。 内服方药加外用药使内热清、湿毒祛、痈肿散,而获痊愈。急性炎症消退后,因年老或胃肠功能虚弱者,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慢性炎症。患者在劳累、饱食或长久站立后出现阑尾处隐痛和下坠不适感,可以选用香砂温中汤治疗。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健脾和胃;醋香附、砂仁、炒小茴香、乌药、木香,行下焦之气;配伍延胡索,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桂枝、炒白芍,调和气血;甘草,调和诸药,使肠胃功能恢复、气血通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慢性炎症便会消除。 李振华应用中药治疗阑尾炎,不仅让患者免受手术之苦,而且起效快,效果确切,做到了“简、便、廉、验”的效果。据临床观察,对于治疗初期阑尾炎、阑尾脓肿早期合并腹膜炎,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24小时后,患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腹胀等中毒性肠麻痹或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盆腔囊肿,应考虑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