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 |
|
□侯春华 丛玲 PICC(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静脉通路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输液和药物输注途径。本文将详细介绍PICC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PICC通过外周静脉穿刺,经过一段较长的导管,最终到达中心静脉,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由于PICC导管的长度较长,可以覆盖全身大部分静脉系统,因此能为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 PICC导管的结构 PICC导管主要由3部分组成:导管尖端、导管主体和连接器。导管尖端是PICC导管的前端部分,负责穿刺外周静脉;导管主体是连接导管尖端和连接器的部分,负责输送液体和药物;连接器是连接导管主体和输液装置的部分,负责固定导管并实现输液功能。 导管尖端 其通常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性。尖端的形状有多种,如直型、弯型、可旋转型等,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形状。 导管主体 导管主体通常采用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导管主体的长度有多种,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导管。 连接器 其通常采用医用级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高压性能。连接器的类型有多种,如一次性使用型、可重复使用型等,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连接器。 PICC的作用 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 由于PICC导管的长度较长,可以覆盖全身大部分静脉系统,因此可以为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该技术对于需要长期输液和药物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如肿瘤患者、重症患者等。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传统的静脉通路技术,如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等,需要频繁更换输液装置和穿刺部位,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而PICC导管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感染风险 由于PICC导管是从外周静脉插入,末端位于中心静脉,因此相对于传统的静脉通路技术,PICC导管的感染风险较低。此外,PICC导管还可以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方便输液和药物输注 PICC导管可以直接连接到输液装置和药物输注装置,方便患者进行输液和药物输注。此外,PICC导管还可以用于抽取血液样本、测量中心静脉压等临床操作。 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 肿瘤患者 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须长期输液和药物输注。PICC导管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输液和药物治疗,须长期维持静脉通路。PICC导管可以为重症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静脉通路,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急诊患者 急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需要进行快速的输液和药物输注。PICC导管可以为急诊患者提供快速、安全的静脉通路,提高抢救效果。 婴幼儿患者 婴幼儿的血管较细,传统的静脉通路技术难以建立。PICC导管可以为婴幼儿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PIC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静脉通路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物输注途径,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降低了感染风险,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然而,PICC的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PICC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患者在接受PICC治疗后,也应定期进行导管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