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庆祝医师节 阚全程等看望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
河南4名医生获评“白求恩式好医生”
医师节,请听我说……
运动员在“省医杯”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职工羽毛球赛场上切磋技艺
1
11 1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师节,请听我说……
 

编者按:
春天,他匆匆走过每天必走的小路,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花都开好了。夏天,酷暑艳阳,他在手术台上汗湿几层衣裳,拿着手术刀的手依然稳定如最精密的机器。秋天,孩子要去新学校报到了,他只能轻轻抱一下孩子,挥挥手说“再见吧!我不能送你了,病人还在等着我呢!”冬天,大雪纷飞,再一次巡视完病区,他终于在安静的值班室坐了下来,拨通了电话:“妈妈,新年快乐!”
他们是医生,他们是24小时随时待命的“生命守护神”,是病人最堪托付的人。他们是医生,他们把绝大多数时间留给了病人,是只能常常对父母妻儿说“对不起”的那个人……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了,今天,我们用文字致敬每一位手上托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的人;今天,让我们把“麦克风”交给他们,听听他们的节日心愿,听听他们怎么说。

 

陈小兵:做好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我是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医生,我从心底热爱我的职业,我为自己能够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而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我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案,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痛苦后,生命也仅仅延长了几个月或几年。每当此时,我都深深地感到痛心和遗憾。我在想,肿瘤防治重在防,“只治不防、越治越忙;重治轻防、希望渺茫”。如果生命是条河,病人是不幸落水的人,医生就是搭救落水人的“救生员”。与其在河的下游被动等待、打捞落水者,不如主动出击到河的上游去,修筑护栏、加固河堤、安装宣传语(此处水深,请勿下水)!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如何预防呢?健康科普就是一大利器。只要我们积极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使更多人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就会使更多人、更多家庭免受病痛折磨。这就是我做健康科普的初衷。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这坚定了我做好健康科普的信心。我们医院党委也鼓励全院职工积极开展肿瘤科普工作,将科普意识渗透到医院日常工作中,医院涌现出一大批“科普达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正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明确指向,医院层面的积极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坚持“一岗双责”,就是一手抓临床诊疗,一手抓医学科普的决心和信心。
我利用各种机会包括大年初一回乡探亲的时间,走进基层医院、农村社区、政府机关、学校企业,足迹遍及中原,做健康科普讲座400余场,现场受众25万余人次。为提高健康科普效果,我开通了网站和微博,申办了微信公众号,带起了自己的健康科普博士团队。我还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和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出版了科普书籍《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受到患者好评。
健康中国行动,上关国计,下系民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大众殷切期盼。今年7月15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为我们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上医治未病,科普要先行。希望更多的医界同仁加入健康科普事业,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医生群体的力量,向社会展现白衣天使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报记者尚慧彬整理)

 

臧云彩:用中医思维认识和治疗疾病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师。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我见证了河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老百姓对中医的强烈需求。
我的门诊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病人,不得不以限号的形式来维持就诊秩序与环境。
面对越来越多的病人,我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是不管业务有多忙,我都会挤时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期望更多的病人能够在我这里得到救治。
中医药事业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不小的发展,但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是中医?中医的思维是什么?中医自身的规律和路径是什么?中医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临床疗效?通过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研究,我发现上述问题的答案都在儒、道与中医经典之中。中医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会失去自己赖以滋养的土壤。
中医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遵循中医原创思维意识,坚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只有用中医思维方法去认识与治疗疾病,指导研究与应用,才能真正地解决临床中的问题,发挥中医应有的效用。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研究方法,按照自己的路走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文化自信,把中医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毫无疑问,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优势和战略资源,不仅具有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因此,中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省政府随之出台《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工作重点,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这预示着中医药的春天正在到来。
人民群众需要中医药,医疗卫生工作需要中医药,而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自身规律,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与支持。作为一个中医人,只有不忘初心,秉承“大医精诚”的祖训,不断地勤奋学习,遵循传统文化与中医思维的规律,才能推动祖国医学更好发展。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享受到中国文化、中国医学所带来的福祉,这是我们每个中医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报记者杨冬冬整理)

 

马文芳:一辈子当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我是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乡村医生。从业52年来,我的身份从赤脚医生变成乡村医生。身份变了,但我的职责和使命不变,那就是一辈子当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1967年,17岁的我背起药箱,开始为乡亲们防病治病。从那时起,我给自己立下规矩:穷人富人一样对待,忙时闲时一样尽心,有钱没钱一样看病。
我给自己的诊所起名为“爱心诊所”,坚持每年为全村40岁以上的村民进行一两次免费体检,给每家每户建立健康档案。由于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几十年来,我们村没有一名儿童因传染病救治不及时而夭折。
我们村有8名伤残军人,1990年前后我就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常年坚持义务上门为他们体检看病。其中,无儿无女的赫世尧老人在1992年6月突发脑梗死,我得知消息后立即把老人接到诊所。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每天除了给他打针喂药、洗衣喂饭、端屎端尿,还坚持每星期给他擦一次澡。有一次,老人拉肚子,我还没把他抱下床时,他一下子拉了一床还溅了我一身,老人内疚地直打自己的脸。我没有嫌弃他,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洗澡。他泪流满面地说:“文芳啊!咱不亲不近的,你伺候我这么多年,我做梦也想不到呀!”
在1996年底,老人去世后,我像亲人一样给他安排了后事。
除了伤残军人,我还为大岗李乡敬老院的30多位老人义务体检、看病。30多年来,我先后把18位老人接到诊所,让他们免费吃住和治疗。
2001年,我在组织的安排下光荣入党。我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5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
这5户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生活困难。为了帮他们早日脱贫,我每周都上门义诊,积极为其诊治,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同时,我还用9000多元钱为每户购买了4只母羊,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苏刘庄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乡亲们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全村300多名孩子接种疫苗,需要家长带着走十几里路到乡卫生院接种。有的村民怕花钱嫌路远,干脆不让孩子接种疫苗。我深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就认真学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并自费配备必要的设备,每年按时为他们接种疫苗,而且分文不收。
乡村医生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需要随叫随到。几十年来,我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实现了年少时的心愿。
2008年,我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连续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1年来,我先后调研了7个省的300多个村庄,走访了4000多人,提出58条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采纳。
我是一个农家娃,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一名乡村医生,给乡亲们服务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守护好乡亲们的健康,做一名好乡村医生,是我一辈子的心愿! (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

 

苟建军:选择这个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我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中国援赞比亚第十八批医疗队队长,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赞比亚执行援非医疗任务一年。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当祖国需要时好儿女志在四方。2015年的一个下午,接到时任院长阚全程的电话,说需要我去参加援非医疗队。大约有一秒钟的停顿,我便在电话里果敢地说了两个字“可以”。一秒钟,其实很短,来不及思考去非洲的艰难险阻,来不及思考自己离开后谁来照顾年迈的父母,也没时间来思考自己离开一年时间爱人的孤单落寞,更没有时间想如何给孩子解释不能参加他大学毕业典礼。一秒钟决定了一个“大事情”,这个力量就来自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2016年4月28日,我们整装待发。作为队长,我心里默默地谋划:“28个队员,在遥远的非洲生活一年,我一定要把他们的生活调剂得有滋有味,把援外医疗工作组织得丰富多彩。”
脑子里想着事,心里装着事,手中干着事,努力干成事。就在我们到达赞比亚的第一天,凌晨2时,一位华人不幸遭遇车祸。来不及调整时差,我们立即组织创伤、骨科、神经外科几位专家冒着刺骨寒风奔赴医院,忙完时天已微亮。这一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经过这一年的奋斗,我们共为当地诊治患者1.2万余人次,手术1500余台,麻醉1800余台,抢救危重患者20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6项,培训当地医务人员300余人。为赞比亚华侨服务2000余人次。深入赞比亚乡村社区、中资企业巡回义诊30余次,把中国医生的精湛技术和医者大爱播撒到赞比亚的每个角落。
这一年,我们还建立了第一个中赞远程会诊中心,连接赞比亚较大的4家医院,开展了远程疑难病例会诊、手术演示以及远程新技术培训等业务。由我们医院牵头建设的中赞腔镜中心,将最先进的微创诊疗理念和治疗手段带到了非洲,被赞比亚卫生部部长誉为与国外合作的成功典范。
援非一年,我们每个队员都在努力地为非洲人民的健康挥洒着汗水。“赞比亚五一劳动奖章”“中赞健康大使奖”“中国最美援外医疗队”“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唯一集体”“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这一串串荣誉接踵而至,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只要我们努力了,工作一定能够出成绩。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光荣的职业,我们就应该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常娟整理)

 

宋玉成:用仁心仁术架起豫疆两地健康桥

我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医师,能够作为一批又一批援疆医生代表,在这样一个盛会上发言,我的内心既激动又感到荣幸。
这激动,和我多年前第一次踏上新疆哈密的土地,为那里的牧民、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时一样。
2014年,我和许多医疗同行一起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疆工作,带着河南人民的嘱托和家人的叮咛,积极投身到受援地的卫生健康事业中去,在祖国的边陲践行着一个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攻克医学上的难题,每一位援疆医生就是一个河南医生的代表,在缺医少药的哈密利用自身所学,帮助受援地医院和当地医生。
每到一处,援疆医生们针对实际情况,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基层,在开展日常诊疗的同时,积极地帮助当地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为当地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们还会利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把先进的治疗理念传播给当地医生,整体提高他们的治疗水平,大大降低了当地患者的异地转诊率。如今,在哈密,一批又一批的河南援疆医生用高超的技术填补了当地的多项医疗空白,连续救治了多例急危重症患者,推动当地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在做好医疗援疆工作的同时,每一位援疆医生还积极投身到健康扶贫、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中。在哈密,我们不仅仅是医者,还是民族团结的使者,我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各民族团结互信、祖国的祥和安定贡献力量。
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相信每一位参与过医疗援疆工作的同行们,都会同我一样对那片土地有眷恋,对医者仁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中国医师节这样一个医生自己的节日里,我十分荣幸地代表河南医生、代表家乡人民,对仍然坚守在援疆一线的医生同行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在这里,我也想号召更多的同行加入我们援疆医生的队伍,用自身所学投身边疆,践行医学誓言中“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汇聚磅礴之力!
 (本报记者刘旸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